瀏覽次數:次
“每年落地在創新港的高質量科創項目不少于50個,三年累計不少于200個。”3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學、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共同簽訂了《“三池一機制”先行先試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三池”分別為“人才池”“資金池”“項目池”,通過信息共享,實現各項資源精準匹配。截至目前,“項目池”儲備有人才需求企業27家,各類科創項目36個。
“項目池”設立的初衷是為人才找項目,以項目招人才,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
項目主要來源有四個方面:
●一是西安交通大學吸引推薦的高校及企業項目;
●二是省國資委、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梳理的省內央企、國企“揭榜掛帥”項目;
●三是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招商部門梳理的項目;
●四是通過宣傳影響,由“校招共用”模式吸引的社會項目。
西安交通大學、西咸新區管委會、灃西新城管委會與省國資委、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方建立會商機制,定期梳理人才清單、技術清單、項目清單。
目前,通過“三池”對接機制初步對接的“人才+項目”或“項目+人才”30個,分屬24家企業,匹配各類人才33名。其中陜西省省內企業7家共13個項目,匹配人才16名,其他省份企業17家共17個項目,匹配人才17名。
“項目池”里的一些重點項目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延衛教授的鋰離子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數學學院李慧斌教授的3D人臉識別技術,物理學院張垠教授的智能家居新材料等105個成果轉化項目在灃西新城注冊落地;電信學院吳朝新教授的OLED薄膜封裝材料,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徐友龍教授的鋰電池正極材料,電信學院劉明教授的高端軟磁材料等項目獲得灃西新城引導基金投資3600萬元;化學學院張彥峰教授的納米智能吸能材料,材料學院宋江選教授的鋰離子電池低溫電解液,電信學院李飛教授的高性能壓電陶瓷等52個項目獲得西咸春種基金投資3900萬元……
經過不懈努力,灃西新城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科研院、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產業學院、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灃西新城中心等機構已轉化和對接服務項目195個,讓“躺在”實驗室里的科研種子生根發芽,走向市場。
灃西新城以科創作底,向新而行,疊加秦創原總窗口核心承載地,秦創原成果轉化“加速器”總基地的優質資源稟賦,通過盤活“人才池”“項目池”“資金池”,將撬動更多科創要素流向這片沃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