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2022年西咸新區的這些新變化

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在成立之初就擔負著推進西咸一體化的重大使命,而隨著由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一體化邁向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過去的一年,西咸新區通過優化健全體制機制,推進交通發展互聯互通,提速強化產業協同發展,完善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的工作,在各領域與西安市實現全面互聯和深度融合,為西部地區城市一體化發展,探索出了寶貴的新經驗。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消除行政壁壘

推進城市一體化發展,隱性門檻和區域行政壁壘必須消除。西咸新區在體制機制方面不斷優化,主動將新區各項事業納入西安統一管理,對口部門與市級各部門完成管理事項對接,工作機制全面理順,紀檢監察、公安等7家垂管(雙管)單位的管理體制和業務指導關系全部明確,如期完成67個機構、1382名人員、134項社會事務的移交。


為加快化解制約西咸一體化的遺留問題,新區與咸陽建立系列協議落實臺賬和工作推進機制,建立高效聯系對接機制。2022年,咸陽中心城區及涇陽縣、興平市與西咸新區市政路網對接等15個事項達成共識,就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灃河森林公園等7個事項簽訂了11項移交協議,劃轉區房屋維修資金移交、安置房資金支付等6個協議進入收尾階段。

在精簡、高效原則下完成體制機制改革的西咸新區,正在深層次激發區內干事創業活力和創新動力,以實績實效助推西咸一體化實現快速發展。

深化創新合作產業協同發展

作為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新區積極推進“一總兩帶”(以西咸新區為總窗口,向東南橫跨高新區、長安大學城、航天基地的“秦創原科技創新示范帶”,向東北橫跨經開區、渭北新城、閻良區的“秦創原先進制造業示范帶”)各類創新數據全面接入秦創原數字平臺。

2022年,咸陽、寶雞、商洛等飛地孵化器成功落戶灃東新城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灃西新城與咸陽高新區就進一步深化合作、助力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進行了深入溝通,并聯合發布揭榜掛帥項目需求征集,推動跨區域科技創新;辦理完畢西安交通大學電磁驅動聚變大科學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各項手續,并向國家發改委申請立項。

除依托秦創原積極發展科創產業外,新區還積極承接主城區產業外溢,融入全市重點產業鏈條,強化一體化進程中的產業協同發展。

在先進制造業智能制造領域,新區與咸陽賽思亞科技、三一建筑機器人對接,就科技產品協同配套意向進行溝通交流。推動高陵-涇河新城-三原組團建設,圍繞新能源汽車電池、高端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建立了效合作機制。

在新材料領域,隆基電池項目進展順利、西部超導涇河新城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正式落戶。

在臨空經濟領域,新區與咸陽簽署《空港新城咸陽經開區組團建設方案》《自貿區協同創新發展合作協議》等文件,積極協調西安市助力咸陽臨空經濟區招引繞城內25家擬搬遷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入駐。

一系列圍繞秦創原開展的合作共建既為全省發展大局貢獻了更多力量,也讓新區在一體化進程中更好地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激發蓬勃活力對外輻射增強

位于西安和咸陽建成區之間的西咸新區,把城市宜居性放在區域建設更優先的位置,通過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健全公共服務體等方面,增強區域對外輻射能力,做實做強都市圈和城市群。

在航空和地鐵建設方面,空港新城機場三期提前完成年度投資161億元投資計劃;地鐵16號一期提前完成全年“洞通”“軌通”“電通”目標任務,正在開展綜合聯調及車輛動調。

在公路方面,推進陳之路-科技二路、昆明路-連霍高速輔道快速化改造等一批與西安主城區互聯互通道路建設和西興高速改擴建工程,與咸陽市確定高科一路跨渭河大橋灃西銜接段改造方案,加快騰霄四街向西延伸至秦盛大道等4條道路建設,其中科技二路已于2022年12月31日通車,新區東西雙向高效聯通的道路格局正在形成。

西咸新區全面對標西安市標準,主動融入全市生態環境管理體系。不但完成了2022-2023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清單修訂,還共同推動河流水質達標改善。截至目前,新區渭河、涇河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灃河、太平河、新河、昆明池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均優于或達到考核目標。

在為給區域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優服務上,新區也不斷展現新亮點。西安交通大學附屬涇河醫院、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等一批醫療項目加速推進,陜西省人民醫院西咸院區已于2022年12月28日開始接診。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空港高級中學等一批“名校+”學校順利啟用,累計建成市級“名校+”聯合體15個,與咸陽市共同解決新區中小學學生管理問題。空港新城與咸陽經開區就跨區通辦進行先行先試,第一批跨區通辦的28項事項于2022年11月28日正式上線。

積極融入共建,協同改革創新,在緊扣“一體化”“秦創原”“高質量”三個關鍵詞的當下,西咸新區將在西安的帶動下,搶抓都市圈建設發展機遇,與咸陽協同發力不斷深化合作,加快推進秦創原“一總兩帶”以及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形成更多可感可及的一體化發展成果,共同打造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