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簽約+揭牌!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大會召開

科技引領發展,創新制勝未來。6月2日,由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指導,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管理委員會、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主辦的“智聯秦漢·創享新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大會召開,省內外行業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大計。大會上,秦漢新城發布自動駕駛十大應用場景及招商政策,并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陜西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新石器、佑駕科技等12家企業項目簽約落地。

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波;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張蘭凱;西咸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李嫻;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秦漢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周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副主任公維潔;西安工業大學校長、陜西省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主任趙祥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上海產業研究院副總經理、中移智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工信部智能網聯特聘專家黃剛;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陜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軍;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陜西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大鵬等出席并見證簽約。

周東在致歡迎辭時表示

近年來,秦漢新城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領域持續發力,規劃布局西咸新區·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聚力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中園”,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核心零部件等產業加速聚集,加快推動“聰明的車”與“智慧的路”協同融合,著力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和自動駕駛場景應用示范區,目前園區已建成秦漢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主函數、阿爾特等多家行業頭部企業相繼落戶。熱忱歡迎企業和企業家把更多項目落到秦漢、把更多資源聚到秦漢,共同開創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新生態、新格局、新未來。

劉波在致辭中指出

汽車產業是陜西省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2022年全省汽車產量達133.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02萬輛,增長272%,產量增速和規模領跑全國。智能網聯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正在推動技術產業新一輪歷史性轉型升級,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是我省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西咸新區出臺了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和若干措施,在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秦漢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大會的召開,將極大促進西咸新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建設,為西咸新區打造西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高地起到催化作用,也將為全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主旨發言環節,公維潔、趙祥模、黃剛分別以《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的實踐與探索》《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思考及建議》《開放創新共贏智能網聯新未來》為題,圍繞行業發展現狀及相關領域,深入探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趨勢,為秦漢新城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真知灼見。

大會發布了《秦漢新城自動駕駛十大應用場景及招商政策》。西咸新區·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是秦創原總窗口布局建設的十大特色產業園之一,總規劃面積7.5平方公里,目前正在規劃建設智能網聯公交、自動駕駛出租、自動駕駛觀光游覽、無人環衛作業、自動駕駛短途物流、自動駕駛水上觀光清潔、自動駕駛短途接駁、無人零售、無人巡邏、輔助泊車十大應用場景項目,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運營和規模化應用進程。

大會為“秦漢新城自動駕駛協同創新中心”揭牌。秦漢新城自動駕駛協同創新中心由秦漢新城管委會和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共同組建,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重點圍繞自動駕駛技術突破和示范應用,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及產業加速培育等全鏈條創新創業服務,助推秦漢新城自動駕駛產業發展。

簽約環節,秦漢新城管委會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陜西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圍繞智能網聯汽車展開深度合作。此外,秦漢新城分別與新石器、佑駕科技、四維數邦、六分科技等12家企業進行了項目簽約,這批項目的落地,將為秦漢新城加快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增添新動能。

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陜西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武主持行業專家主旨報告環節。長安大學電控學院副院長、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惠飛,陜汽汽車工程研究院自動駕駛項目負責人薛令陽,長安大學汽車學院教授、西安青牛智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韓毅分別作了專題分享。

本次大會為秦漢新城更好搭建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交流合作平臺,有效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人才、資源集聚成勢,加快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帶來了新理念、注入了新動能。

秦漢新城黨委管委會班子成員,西咸新區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秦漢集團、產發集團主要負責人,秦漢新城管委會總經濟師、總規劃師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以及來自產業園區、科研院校、整車及零部件與通信科技創新企業等領域的100余位產學研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加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