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提出的關于加強陜西科創金融工作建設秦創原2.0版的建議,引起省政協辦公廳的高度重視。11月2日,省政協辦公廳就此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領導審閱,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以來,持續優化創新生態、釋放創新活力,已成為陜西的一張靚麗名片。今年8月至9月,省政協常委、華潤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張宗和省政協委員、陜西福圣真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晨通過走訪座談、實地考察,對“秦創原科創金融體系”開展了深入調研。
結合秦創原科創發展現狀和其他區域科創發展的成功模式,調研報告認為,各地資源稟賦差異明顯,其他地區的成功模式不能機械復制,但背后的共同規律值得總結借鑒。對于陜西來說,要更好推動“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相結合,政府主導整體規劃、建章立制、機制改革,資源集中,并高效配置到“市場痛點”,激發和維護市場創新主體活力,引導市場力量共同投入,突破科研投入效率低、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困難瓶頸。
調研報告建議設立“陜西省政府引導基金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加大力度建設省級引導投資基金,同時在西安及財政實力較強的1-2個市建設引導投資基金。明確政府引導基金投資考核原則、損失容忍機制及具體規章制度,比如母基金最高不超過40%,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不超過50%。做實做強秦創原發展公司,改變當前政府主導主控模式,嘗試服務換股權、服務換債權等商業模式,將培育孵化、資源對接、協助上市等服務市場化、商業化。
調研報告同時建議加強春種基金的改造,招引優秀民營資本與國資共同出資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公司,基金公司采用長期存續的“公司制基金”而非有存續期的“有限合伙企業”,盡量減少國有資產管理虧損容忍度低的影響。提供豐富多元的金融產品,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針對本地市場特點發展家族辦公室等財富管理業務,服務本地民間資金投資需求,引導其投資科創,在長期獲利的同時支持陜西科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