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新區全面落實省市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各項安排部署,對標國內標桿地區典型經驗做法,今年圍繞投資服務提升、市場主體培育、產業園區賦能等10個方面,向全社會公開發布《西咸新區2024年營商環境創新突破“十項行動”方案》,推動營商環境突破年持續深化。
西咸政務服務持續推出“十項行動”重點工作進展系列報道,與大家一起關注“十項行動”工作落地見效案例,刷新進度條。新區也將不斷以企業和群眾滿意為工作標準,推動營商環境“再突破”,以一流營商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
人才服務創優行動——人才引進“串智成鏈”
強化“人才鏈”對秦創原平臺支撐作用,深化“三項改革”,引進戰略科學家及創新團隊,聚集一批“科學家+工程師”隊伍。
積極推進“三項改革”16條舉措,加快實施“一校一策”“兩清單一手冊”“先使用后付費”等政策舉措,組織校企合作對接活動,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挖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企業轉化。目前,西咸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緊密合作探索“一港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驗舉措,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方濤和學生王斌創立的氫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從孵化器走進了產業園。該項經驗舉措在央視《經濟半小時》專題報道。
完善優化“以賽代評”“以演代引”機制,積極對接省市科技管理部門,承辦好西創賽、科技工作者大賽等活動,促進各類會展賽項目簽約和落地轉化。
強化“人才鏈”對秦創原平臺支撐作用,深化“三項改革”,引進戰略科學家及創新團隊,2024年新增“科學家+工程師”隊伍41支,已通過省科技廳認定。
印發《秦創原創新人才產業鏈自主認定實施細則》,依托隆基中央研究院,形成全省首個光伏產業鏈高層次人才自評創新案例。深化“三池一機制”引才模式應用,人才池內已累計引進、儲備各類人才86名,為6名入池人才撥付首批先導資金94萬元。修訂印發《“秦創原創新人才”評價認定辦法》,新增行業領域人才評價維度,配套編制以貢獻度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指標體系。
鼓勵海外人才引進、校友回歸和人才歸鄉創業,引進高層次人才不少于200名,滿足企業對高端人才需求,科技創業者突破10萬人。
鼓勵海外人才引進、校友回歸和人才歸鄉創業方面,今年以來,國際人才服務中心累計開展10場國際人才專場招聘會,組織150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600個,涉及批發和零售業、教育業、建筑工程、金融、網絡媒體類等十余個行業門類,吸引了570名在陜國際留學生、國際人才來秦創原人才大市場現場應聘,促使76人達成了聘用意向;舉辦了7場國際人才交流、賦能培訓活動,聚集了400名國際友人共同參加學習。累計接待外籍人士工作簽證、就業創業等咨詢1300余人次,成功幫助28名外籍人士在華就業創業,吸引5名國際人才落戶秦創原人才大市場創業。
積極拓寬海外人才招引渠道,組織開展2024年度西安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申報工作,組織新區20家科技企業、產業園區申報市級國合基地。
新區共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185人,完成全年任務93%;累計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539名,提前完成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建設目標。頂尖人才方面,華壹健康李生斌教授入選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李永東、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曾少華技術轉化合作平臺先后落地。
持續做好秦創原創新創業人才數據統計工作,據統計,目前引進培育創新創業人才8.7萬名、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6000余家,企業中從事科研技術人員2.9萬人,累計共計11.6萬人。
相關案例
2024年以來,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深入貫徹落實全省“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部署要求,堅定西安“科技創新新引擎、先進制造業新高地、城市品質新標桿”目標定位,立足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及本地優勢,創新人才“鏈”產業工作機制,深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助力企業科技創新。
多渠道促人才與產業結緣 實現“人才+企業”
2024年,涇河新城圍繞重點產業布局,組織開展“領軍人才涇河行”活動,先后邀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北大學等在陜高校的21名專家教授赴涇河新城實地調研觀摩,為涇河新城企業發展把脈問診。今年4月,涇河新城特邀陜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團來轄區走訪,在了解到涇河新城產業發展方向及已形成以隆基、陜煤、西部超導等領軍企業為先導,氫合灣產業園為載體的總體發展規劃后,專家教授團隊立即動員科研團隊關聯企業西安歸一業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駐轄區,并于5月完成注冊登記。該企業主要從事低成本高性能鋰電人造石墨研發項目,同時,由專家教授團隊推薦且已入駐的新材料研發及工業設計企業陜西云舟智創科技有限公司,其創始人也是核心研發成果人已被認定為西安市高層次人才,在為產業發展增添新動能的同時,不斷壯大人才隊伍。
搭平臺促人才與產業聯合 彰顯“人才+速度”
涇河新城建立秦創原(涇河)科技人才﹒企業服務中心,采用人才“鏈”企業服務機制,人才服務專員定期主動服務人才需求,同時積極采集企業科技創新需求,切實推動人才科轉項目落地。今年5月,來自西安交通大學長聘教授馮國棟來到涇河新城掛職交流,受邀與人才服務專員共同赴企業走訪調研,在與轄區企業陜西天海創能工業設備有限公司座談中,企業提出未來布局新產品產線、迭代國外氫能源檢測產品的想法,馮教授快速匹配到西安交大化學學院在氫能領域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可以助力企業實現目標。在座談會一周后,高??蒲袑<覉F隊與企業代表方進行了的深入交流,企業方提供待檢測樣品,通過交大科研平臺,將原本需要專業機構一個多月才能做出的檢測結果壓縮到10天完成。馮教授牽頭對接校方在出具檢測結果的同時,對產品成分配比及迭代計劃也做了詳細的分析。今年9月,天海創能-西安交通大學氫能檢測研究院正式簽約落地涇河新城,深度推進“產—學—研—用”融合發展,讓關鍵技術與創新材料得到快速落地和廣泛應用。
跟進度促人才產業結碩果 呈現“人才+成果”
涇河新城建立委領導、部門領導及服務專員的三級人才服務包抓機制,對人才產業項目實施“一跟到底”服務。來自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教授段玉崗帶領技術團隊,在工業機床“自動鋪絲技術”領域近20年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先后獲得國家863計劃、國家機床重大專項項目(04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一批國家項目支持,通過“補鏈”的方式,真正解決了我國航空航天大型復合材料自動成型制造的短板,被央視及省、市媒體多次報道。段教授團隊在涇河新城轄區創辦企業西安華晟復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7月,在企業搬遷入園過程中出現了企業人員通勤不便、用餐及人才住宿尚不能滿足需求等具體問題,人才服務專員接到問題后立即匯總反饋,包抓的管委會領導、組織和人力資源部領導第一時間積極協調解決問題,聯系公交公司為園區增設站點,加快推進園區餐廳、人才宿舍建設,并督促跟進,最終確保企業及時搬遷入園、滿足企業投產生產條件。目前,該公司在人才價值加持下,自動鋪絲裝備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公司已完成數千萬融資,估值近6億元。
下一步,涇河新城將聚焦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生態,為人才成長提供廣闊的平臺,推動優質人才要素向重點產業、重點企業聚集,走出“人才帶技術、技術變項目、項目促產業”的創新路徑,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聚集更多優秀人才,為區域營商環境優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