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新區全面落實省市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各項安排部署,對標國內標桿地區典型經驗做法,今年圍繞投資服務提升、市場主體培育、產業園區賦能等10個方面,向全社會公開發布《西咸新區2024年營商環境創新突破“十項行動”方案》,推動營商環境突破年持續深化。
“西咸政務服務”持續推出“十項行動”重點工作進展系列報道,與大家一起關注“十項行動”工作落地見效案例,刷新進度條。新區也將不斷以企業和群眾滿意為工作標準,推動營商環境“再突破”,以一流營商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
投資服務提升行動——市政公用“聯合報裝”
· 全面推動水電氣暖路等產權單位主動服務,聯通專網與政務服務網,優化聯合報裝功能,推行市政公用服務“一口受理、一次踏勘、一站辦理”。
·市政公用各類基礎設施鋪設至項目用地紅線邊界,打通項目服務“最后一米”。
出臺《西咸新區高效推進“水電氣網一件事”改革實施方案》,包含用戶報裝(涉及供水、供氣、供電、網絡以及排水5個事項)和外線審批(涉及市政線性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支線管線)、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用戶配套設施項目)審批、臨時占用城市綠化用地審批、因工程建設需要占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設、增設管線設施影響交通安全的審批4個審批事項)兩大部分,將企業申報材料由原來的20份壓減為5份,報裝時間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減至5個工作日,截至目前,全區共有75個項目開展“水電氣網一件事”聯合申報。
將水電氣暖訊各類管網鋪設至項目用地紅線邊界,企業不再進行紅線外的各類管網報建、施工作業,由各新城、園辦與供水、供電、供氣、供暖及通訊單位承擔項目紅線外的鋪設工程及相關費用,打通水電氣暖訊“最后一公里”。其中,用水方面由各新城、園辦直接負責將管網鋪設至項目用地紅線;用電方面由供電公司和各新城、園辦共同承擔電力線路敷設至項目用地紅線;用氣、用暖、通訊方面由各供應單位鋪設管網至項目用地紅線。今年1-10月,全區共有67個項目實現“免費接入”。
相關案例
今年以來,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堅持以“高效”為總體要求,以“辦成”為最終目標,聚焦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多、周期長、多頭跑、落地慢等制約因素,將項目開工前的6個事項納入“一件事”場景模式,實現多事項一次申請、同步辦結,最大程度解決了各個審批事項之間互為前置、條件交叉等問題,審批時限由原來的30個工作日壓減至10個工作日,提速約67%以上。
政策先行,探索創新。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建設速度,印發《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工程建設項目“開工一件事”實施方案(試行)》,將“建筑工程施工許可、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因施工作業需要向城鎮排水設施排水的)、挖掘占用城市道路許可(臨時占用城市綠地審批)、(臨時)用水報裝、(臨時)用電報裝”等申請事項整合為“開工一件事”場景服務,重新編制“開工一件事”辦事指南及一張表單,優化審批流程,增加整合事項,打造“來即能辦”“一次多辦”的服務模式。
線下線上,明確標準。各審批部門、市政單位優化審批流程,精簡辦事環節,全面梳理申報材料,形成《灃西新城工程建設項目“開工一件事”事項辦理指南》《灃西新城工程建設項目“開工一件事”一張表單》,實行“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次收集、多方復用”,全面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互通,實現“開工一件事”申請材料壓縮最大化。同時,在陜西省政務服務網西咸新區“一件事一次辦”專區上線“開工一件事”,打通線上辦理渠道,為企業提供更便捷的線上服務。
協同發力,并聯審批。各審批部門按照“簡化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限時快速辦結”的要求,在承諾時限內完成事項審批,并聯審批的相關事項辦結時限最多不超過10個工作日(不包含特殊環節時限),真正實現“高效辦成開工一件事”。強化“開工一件事”涉及事項審批信息向主管部門的推送銜接,完善審批與監管聯動機制,實現審管無縫銜接、良性互動。
精準研判,量身定制。項目代辦專員全面梳理項目信息,針對項目特性,精準研判,在規劃許可階段提前告知建設單位辦理施工許可時可一并辦理的事項,列出詳細計劃,一次性告知手續申辦事項及材料明細,主動幫填網上信息,掃清手續辦理堵點,打造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通過數據共享,材料互通,部分事項申請材料直接在工建平臺獲取,不再由企業提供,實現“提前辦、主動辦、幫代辦”的有感服務、無感審批,避免多次跑、來回跑情形的發生,保障項目快審批、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