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家稅務總局西咸新區稅務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西咸新區北杜街道大石頭村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西咸新區稅務局
文明賦能經濟發展
聚焦稅收治理效能與服務溫度的雙重提升,西咸新區稅務局積極探索“以服務促文明、以文明強服務”的良性循環機制,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整體工作推進中,西咸新區稅務局以稅務管家服務秦創原 “兩鏈融合”為重點,針對2200余戶秦創原入駐企業,提供登記開辦、政策輔導、便捷辦稅、法治保障四方面24條一攬子服務措施;同時,為58戶科技創新企業開展點單定制服務。此外,結合“稅惠到坊”和“網格+”稅費精誠共治重點工作,充分發揮“秦創原稅務管家”“希賢才俊”青年骨干力量,服務特色產業園區,全方位助力區域發展。
在整體部署下,各基層單位積極探索文明實踐新路徑,獲得群眾和企業點贊。組建志愿服務隊伍,通過打造“稅惠到坊”“一米陽光”等特色品牌項目,不僅為居民詳解個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個人所得稅匯算等常辦業務政策,還廣泛傾聽居民在稅收宣傳、納稅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深受群眾歡迎。家住釣臺街道金科城社區的趙先生就深有感觸,他在小區“稅惠到坊”志愿服務臺前咨詢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納問題時,志愿者不僅耐心解答,還為其準備了資料清單,貼心的服務讓他稱贊不已。
在灃東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園,西咸新區稅務局設立的“青稅驛站”發揮了重要作用。由青年業務骨干定點服務,定期與園區企業開展黨建聯建、稅企座談等活動,深入了解企業廠房建設、研發進展及經營情況,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一系列高新技術企業稅費優惠政策精準送達,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灃東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園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的暖心服務讓園區企業發展更有動力。
大石頭村
鄉風文明促鄉村振興
走進北杜街道大石頭村,道路干凈整潔,綠植郁郁蔥蔥,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房前屋后井然有序,村民們熱情友善。與白墻灰瓦的關中民居共同勾勒出一幅雅致的鄉村畫卷。

這樣的蛻變,始于一場“刀刃向內”的環境革命。村上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人居環境實現持續改善。推行“黨員示范+網格包抓+門前三包”責任制,并將每周四定為“環境衛生整治日”,每個巷道均明確一名黨員與網格員,帶頭開展村內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黨員和網格員的積極行動,激發了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熱情,大家紛紛自覺對宅院環境進行清理。此外,村上還推出動態更新的“紅黑榜”評比制度,進一步鞏固環境治理成果,推動環境整治工作走向常態化。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激發了村民們建設美好鄉村的熱情,也提高了全村的文明意識和公德意識。村委會通過定期召開群眾議事“板凳會”,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健全村民自治體制。村民們常圍坐在村委會,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如何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一場場移風易俗的“板凳會”,成了大石頭村的別樣風景。
大石頭村最新制定的村規民約全面涵蓋誠信、社會治安、移風易俗、婚姻家庭、環境保護及設施管理等多方面內容。自實施以來,既有力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權利,也顯著促進了村民素質的提升。如今,村內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尊老愛幼的文明氛圍日益濃厚,鄉村文明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鄉村全面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大石頭村緊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區位優勢明顯,村里關中民居風格保留完整。村上緊抓這一特色,深挖地域文化,在關中民居特色基礎上改造建成特色民宿180余家,打造形成客房超1800間、可同時接待3000余名游客入住的精品民宿集群。2024年,全村民宿產業總收入突破1500萬元。不僅村民收入增加,還吸引了大批青年返鄉創業。
隨著游客的增加,大石頭村同步推進停車場、旅游公廁、污水管網等配套設施建設,實現產業升級與生態改善良性互動。這種“環境治理+群眾自治+產業振興”的發展模式,帶動了大石頭村從鄉風文明建設到鄉村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此次,西咸新區這些單位在文明建設工作中脫穎而出,這一成果不僅彰顯了新區在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上的扎實成效,也是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穩步推進的有力見證。下一步,新區將持續厚植文明沃土,在城鄉文明交融中培育更具時代特質的價值坐標,用創新活力激發共建共享動能,讓文明之樹在制度創新與人文關懷的雙重滋養下結出更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