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西咸新區,一支由新區、新城、街鎮社區(村組)四級就業服務體系組成的“就業先鋒”隊伍活躍在基層一線,以扎實行動為各類求職者鋪就通往職業夢想的道路。
個性化“診斷”
為退役軍人導航新賽道
退役軍人是西咸新區穩就業促增收工作的重點服務對象之一。今年以來,新區通過精準摸排需求、開展專場招聘、提供個性化職業指導和崗位匹配等系列舉措,幫助眾多退役軍人實現再就業,張旭博就是其中的一個。
2024年9月,剛脫下軍裝的張旭博回到家鄉,在就業選擇上陷入迷茫。向西咸新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求助后,“就業先鋒”成員雖為其推薦了機場輔警崗位,卻未契合他的職業期待。

為幫張旭博找到理想工作,新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通過專業線上職業測評與深度溝通,發現他性格沉穩、執行力強,且富有創造力,更渴望靈活且有發展潛力的崗位,遂推薦了技術性強、具挑戰性的無人機組裝崗位,并提供面試指導和技術實操建議。后因用人單位崗位計劃調整,工作人員迅速調整思路,轉而推薦影視基地場務專員崗位。
經過三次對接與指導,5月底,張旭博成功入職。兩個月后,他興奮地表示:“每天接觸不同場景和團隊,特別有意思。” 張旭博的求職成功,標志著新區就業服務已從“標簽化”推薦升級為深度“個性化”診斷與動態適配。
精準指導
助高校畢業生揚帆職場
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是西咸新區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新區通過大力開展“就業公共服務進校園”活動、開發1839個就業見習崗位、設立高校就業服務驛站、深入社區提供“家門口”服務等多元化措施,累計開展進社區活動93場次,精準指導、快速匹配,幫助300余人實現就業,全力為青年就業群體賦能。

23歲的離校未就業大學生劉鵬佼,曾因簡歷回復率低而倍感困擾。7月初,西咸新區“就業先鋒”下沉至窯店街道瑞秋園社區開展職業指導活動,為他帶來轉機。活動中,“就業先鋒”耐心傾聽其經歷,引導他梳理自身優劣勢,讓劉鵬佼認識到自己具備耐心細致、善于傾聽的優點。

基于此,指導老師認為他適配客服崗位,便推薦了重慶聚盟科技有限公司的客服崗,劉鵬佼決定試試看。7月下旬,正在參加崗前培訓的他精神飽滿地學習溝通與問題解決技巧,感慨道:“以前覺得客服就是接電話,現在才發現學問大著呢!每天get新技能,很有收獲感。”
技能加持
為大齡求職者拓寬就業路徑
今年以來,新區持續深化“就業先鋒”服務品牌,深入轄區企業開展“入企訪崗”活動,累計收集崗位2145個,招聘需求9397人。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精準發布,覆蓋制造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多個領域,有效拓寬了企業招聘渠道,吸引了眾多求職者關注。
48歲的石小寧曾是缺乏專業技能、收入不穩定的零工從業者。今年零工活減少,作為家庭頂梁柱的他面臨較大經濟壓力。4月底,“就業先鋒”成員在摸排中發現其困境,鼓勵并引導他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升競爭力以尋求穩定崗位。隨后,石小寧報名參加了電工培訓。

經過近一個月的高強度培訓,他通過低壓電工考試。結業當天,石小寧就參加了有電工需求的企業開展現場招聘會,憑借過硬實操技能和踏實品質,他成功入職離家僅兩公里的物業電工崗位。他的經歷,詮釋了西咸新區“技能培訓-崗位對接-入職關懷”全鏈條閉環服務的溫度與實效。
針對大齡勞動者、零工人員等群體的技能短板問題,西咸新區強化 “以培訓促就業” 理念,通過廣泛開展培訓需求調查、推行 “訂單式” 技能培訓(如電工、起重裝卸工、電子商務師等)、做好訓后就業跟蹤服務等舉措,今年以來已為3393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顯著提升了參訓人員的就業競爭力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