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0月28日,“西安鄉約潤鄉村”2025年西安市“全國文明村鎮行”暨“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示范活動在全國文明村西咸新區周陵街道司魏西村舉辦,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展現文明鄉風建設成果,弘揚敬老孝親傳統美德。

活動由中共西安市委文明辦主辦,西咸新區宣傳文旅局、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融媒體發展有限公司承辦,西咸新區周陵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周陵街道司魏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魏老根大舞臺藝術團協辦。
鄉約公園筑起文明根基

活動現場,司魏西村黨支部書記司超才分享了該村文明鄉風建設的實踐經驗:“我們先后召開十余次村民議事會,圍繞鄰里和睦、環境衛生等八個方面,制定了接地氣的村規民約,讓文明理念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占地5000平米的“鄉約公園”是司魏西村文明浸潤的重要載體,園內不僅設有《村規民約》宣傳欄、法治長廊,更將“教父母學會上網”“定期帶父母體檢”等新“二十四孝”故事繪上墻體,與公園樂聲陣陣的休閑氛圍相映成趣。村民們在此休閑娛樂的同時,也能感受文明的熏陶。
“微光西咸”傳遞文明之光
“微光西咸”故事會環節中,兩位講述者帶來了充滿溫度的文明故事。文博志愿者李亮憑借深厚學養與飽滿熱情,分享了自己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的志愿講解經歷——通過為不同年齡層觀眾“量身定制”講解內容,用生動事例讓厚重歷史變得親切可感,踐行“讓文物活起來”的理念。
花饃非遺傳承人張衛輝以質樸語言,講述自己在傳統手藝傳承與創新路上的探索,一個個面團被賦予“生命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在場觀眾,讓大家感受到傳統手藝在當代煥發的蓬勃生機。兩人的宣講贏得陣陣掌聲,村民王女士感慨:“平凡人也能發光發熱,這些身邊人的故事特別鼓舞人心。”
活動還為西咸新區在2025年新涌現出的“西安好人”代表頒發證書并贈送“先進典型禮遇卡”。他們中有見義勇為的公交女司機杜淑娟,有43年如一日侍奉婆婆的孝順媳婦尹玉蓮,有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的無人機工程師孟晨,還有身殘志堅、熱心公益的李迎庫。這些點點微光共同匯聚成西咸新區最動人的文明底色。
“詩意互動”激活文化基因
一場跨越千年的詩意對話隨后上演。一襲白衣、手持酒樽的“李白”登場,以激昂語調吟誦“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瞬間將觀眾帶入盛唐詩酒年華。隨后的對詩互動環節更讓現場成為“流動詩歌課堂”,從老人到孩子,大家爭相接句,現場氣氛熱烈。
文藝節目進一步烘托氛圍:魏老根大舞臺藝術團的快板小品《巧逢重陽接娘歸》,以幽默方式演繹家庭敬老故事;歌曲《鄉戀》用婉轉旋律唱出游子思鄉情;村民帶來的鼓舞《紅紅火火》、廣場舞《歡聚一堂》展現新時代農民風貌;快板《秋高氣爽度重陽》則以傳統曲藝傳遞敬老愛老情感,現場掌聲與共鳴不斷。
“志愿服務大集”熱鬧開集
活動尾聲,“文明西咸?志愿服務大集”熱鬧開集。健康義診、愛心理發、公益攝影、法律咨詢、非遺展示等14個志愿服務攤位前,群眾絡繹不絕。志愿者們用專業服務與真誠微笑,讓重陽節充滿暖意。
暖意延伸:公益重陽宴溫情續航
29日上午,西咸新區上林街道奧園西區社區同樣暖意融融——湘味樓餐廳第十四屆重陽公益敬宴活動在此開席,約500名70至80歲的老人們歡聚一堂,共享佳宴、共話家常。
活動前期,湘味樓提前登記報名,確保老人有序參與;當天,社區“紅馬甲”志愿者全程引導,貼心提醒安全事項。湘味樓負責人王群淲分享14年來的敬老心得:“敬老不是一時一事,而是一生一世的承諾。”現場還為長壽老人代表送上慰問品,為大家送上節日的問候與祝福。

五十桌流水席上,醬龍骨、常德醬香鴨、陜西墩子湯、臊子面等家常菜,以及甜而不膩的重陽糕、暖胃豆漿,均貼合老人飲食需求。75歲的李阿姨稱贊:“臊子面好吃,服務也貼心,像回自己家一樣。”席間,灃河森林公園秧歌隊、奧園秦腔團等群眾文藝團隊帶來的秦腔與歌舞表演,更讓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湘味樓自2011年創辦以來,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公益理念:他們為環衛工人搭設“愛心驛站”、每年小年擺團圓宴、中高考送愛心物資……十余年來,累計投入公益資金超200萬元,惠及群眾1.1萬余人次,負責人王群淲獲評“西安好人”,成為西咸新區溫暖的“愛心名片”。
今年敬老月期間,西咸新區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先后組織了“銀齡大集”、人口老齡化國情區情教育、普法宣傳、健康義診、老年人體育文化節等多場活動,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助力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