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而社會組織又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上林街道大力支持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60個注冊社會組織如點點星火,照亮社區治理的每一個角落。從文化傳承到平安守護,從健康生活到志愿服務,這些扎根基層的社會組織以多元力量激活社區活力,讓“小組織”成為撬動“大治理”的支點,書寫共建共治共享的時代篇章。
文化潤心:舞動生活韻律,傳承千年文脈
世紀大道南社區英姿舞蹈隊以《古都歡歌》的靈動舞姿,在首屆“鄰里節”上贏得滿堂喝彩,用藝術聯結鄰里情感;扶蘇路社區陜北快樂秧歌隊則以紅綢翻飛的熱烈,將黃土高原的豪邁注入都市生活,成為社區最溫暖的文化坐標。她們不僅活躍于節慶舞臺,更通過日常排練與公益演出,將傳統文化轉化為鄰里互助的紐帶——風雪無阻的堅持、扶危濟困的溫情,讓文化傳承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
灃水園社區南槐女子藝術鑼鼓隊的蛻變堪稱典范。針對失地婦女沉迷麻將的困境,社區以鑼鼓為媒,將60余名家庭主婦轉化為舞臺上的鏗鏘玫瑰。她們不僅斬獲“鑼鼓全體優秀獎”“標桿社團”等榮譽,更通過130余場演出、5000小時志愿服務,帶動社區社會組織從3個增至12個,徹底扭轉了“麻將聲聲”的消極氛圍。隊員們還將文化力量轉化為救災義舉:為特殊兒童送去物資、赴鄭州災區支援、疫情期間堅守“安全屏障”,真正實現了“文化搭臺、治理唱戲”。
平安守護:織密安全網絡,筑牢和諧根基
灃太花園社區‘小夜鷹’治安巡邏隊是基層治理的“尖兵”力量。這支由黨員、志愿者和物業組成的隊伍,每晚穿梭于小區與商業綜合體,累計排查安全隱患20余處,調解鄰里糾紛10余起,以“夜間守護者”的姿態讓居民安全感顯著提升。他們創新“隱患排查—即時處置—持續跟進”機制,從建筑安全到消防通道,從反詐宣傳到應急救援,用“腳步丈量安全”,成為社區平安建設的核心力量。
上林南路社區螢火蟲志愿服務隊則以“微光成炬”照亮基層。通過“愛心積分”兌換制度,“螢火蟲”志愿者累計開展百余次安全巡邏、整改安全隱患20余處,帶動社區新增志愿者人數同比增長30%。同時將服務延伸至民生領域:組建護學志愿專線、疏通排水管道應對汛期、整治電動車充電亂象、搭建“鄰里議事會”平臺解決多項民生議題,實現矛盾糾紛“不出社區”。
健康生活:激發運動活力,共筑幸福家園
上林北路社區灃河健步酷走隊用一場場“全民健身行”點燃社區熱情。百余名居民沿灃河畔健步,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增進鄰里情誼,正如李大爺所言:“這樣的活動讓咱們社區更有凝聚力!”。社區以此為契機,持續推出太極拳、乒乓球等文體活動,其中奧園西區社區太極拳隊與灃太花園社區乒乓球俱樂部成為居民日常健身的熱門選擇,前者活躍于各類文藝匯演,后者通過規范化管理吸引近80余名愛好者,盤活200㎡閑置空間,實現“以運動促和諧”。
創新機制:多元協同共治,釋放治理動能
灃水園社區以思路創新、理念創新、機制創新的“三新思想”為引領,構建“黨建引領—居民參與—資源整合”的基層治理新格局。通過“志愿云”平臺整合志愿服務資源,帶動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公益活動60余場;上林南路社區依托“小林家”紅色驛站,將服務窗口前移,為新業態群體提供便捷服務。此外,“警社共治”機制成功化解噪音糾紛、文明養犬等難題,矛盾化解率達95%,印證了“小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大作用。
截至目前,上林街道社會組織累計開展志愿服務超 5000 小時,惠及居民超萬人次,社區矛盾糾紛化解率大幅提升,真正實現了“小組織”撬動“大治理”的目標。未來,街道將繼續深化“社區搭臺、組織唱戲、居民受益”模式,讓更多“小組織”成為撬動社區發展的“大杠桿”,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繪就更加美好的民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