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渭城街道西電社區,一場聚焦電動車停放充電問題的治理變革,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這一曾經困擾眾多社區的管理難題,在西電社區通過“友鄰議事坊”的創新機制,轉化為共建共享的生動實踐。從居民間的廣泛討論到充電車棚的建成投用,一系列舉措背后隱藏的“幸福密碼”,正使社區生活愈發溫馨和諧。
齊心議事,以居民需求為導向
西電社區摒棄傳統“自上而下”的決策模式,將決策權交予居民,借助“友鄰議事坊”議事協商平臺,積極開展多渠道民意收集工作,連續召開3場居民代表會議,邀請各樓棟熱心居民參與,充分表達訴求;同時,組織入戶調研,詳細記錄居民建議;利用線上問卷形式,共回收135條有效意見。在居民代表會議上,大家圍坐討論,“希望車棚與樓棟保持一定距離”、“配備完善安全設施”等12項核心訴求逐漸明晰,為方案設計、車棚選址指明方向。經過充分溝通與協商,“分散布局+人防技防”的方案獲得全體認可,為解決問題邁出關鍵一步。
共建共享,小舉措蘊含大民生
方案確定后,渭城街道、社區、物業及相關行業部門協同合作,確保車棚建設順利實施。居民積極響應,主動報名擔任“車棚管家”,負責日常巡查維護,同時,智能充電系統投入使用,具備“充滿自停+異常報警”功能,為充電安全增添保障。近期,各小區充電車棚正在陸續建設中,將建成12處充電車棚、320個充電位、配備36個滅火器、6套監控設備,全方位守護居民充電安全。
從“議事”到“共情”,社區文化深入人心
?從最初的“友鄰議事”,到共同參與建設;從"推車進樓"到"主動入棚",這個由居民自己設計、自己管理的車棚項目,不僅解決了安全隱患,更培育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社區文化。未來,社區將持續深化"友鄰議事"機制,讓更多民生難題在"商量"中找到最優解,讓"人民城市"的理念在基層實踐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