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這個產業園厲害了!2023年完成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后,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醫藥單體倉庫、醫藥冷鏈單體倉庫,不到一年時間產值就突破100億元,其創新模式還通過了陜西省自貿試驗區創新案例認定。它就是位于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陜西數字醫藥產業園。
“產業園的核心引擎是園內醫藥單體倉庫。這個倉庫有15萬個貨位、5萬多個藥品品規,目前正為34家公司提供全產品線、全供應鏈服務。”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發展和經濟運行部部長助理熊慰說。
在陜西數字醫藥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棟現代化的5層倉庫。園區占地面積105畝,倉儲面積78萬平方米,總投資10.5億元,投資強度為1000萬元/畝。
走進一樓,一個貫通五樓的螺旋輸送機,猶如一條盤旋的藍色長龍,源源不斷將貨物運下來。肖作紅介紹,22米高的螺旋輸送機和廠房內7公里的輸送線是倉庫的“大動脈”,可保證海量貨物高速入庫和出庫。
在四樓高架立體庫內,自動堆垛機、輸送線、機械臂和自動貼標機協同配合,將商品精準地送到特定地點,全程自動化作業。“這片區域是機器人值守的‘黑燈工廠’,全天無休。庫內10臺堆垛機支持2.2萬個托盤位連續作業,每小時可處理450托。”肖作紅開玩笑道,“這些堆垛機效率高,價格也高,一臺機器相當于一輛奧迪A8。”
現場,機械臂會自動分揀出庫貨物,精準抓取給一旁的圓餅狀AGV機器人,AGV機器人用“頭”穩穩地頂著貨物,快速運送至分揀臺。隨著電子標簽分揀、人工復核打包、自動貼標出庫、螺旋輸送機傳送、滑塊分揀機運送等一系列“招數”,藥品很快完成“隊伍整編”,被傳送到相應的出口。整個過程行云流水,與傳統倉庫“肩扛手提”相比,效率提升3倍以上。
“聚焦管理端,產業園還搭建了國內首個實時掌控物流中心出庫節奏和庫房溫濕度的孿生平臺,保障在庫藥品的質量安全,并建設了全覆蓋的庫房監控平臺,可全面掌控庫房情況。”熊慰說。
目前,陜西數字醫藥產業園日出庫量達3萬箱,每天可向上萬家終端客戶發貨。藥店、診所、醫院16時前下單,均可保證當日出庫發貨。
如果說“智能倉儲”的高效運轉吸引企業入駐,那“共享倉儲”則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抱團取暖、攜手共贏。
一直以來,醫藥產業鏈銷售利潤“兩頭高中間低”,中間流通端利潤低。我國推行藥品集中采購政策后,很多好藥、救命藥價格大幅降低,在減輕患者負擔的同時,流通環節利潤也在削減。
“為了在競爭中勝出,我們引導入駐園區的醫藥企業發揮所長,通過優勢渠道采購質優價廉的藥品入庫。因而,企業無須大量鋪貨,通過共享倉儲,便可獲取所需,享受庫存豐富、品類完善的供應鏈服務,破解了多年來醫藥企業必須滿足‘一企業+一倉庫+一車隊’的經營難題,大幅降低了運營成本。”熊慰說。
在傳統醫藥供應鏈模式下,年銷售額1億元的中小醫藥公司,需單獨租賃不少于1萬平方米的專用醫藥倉庫,年均綜合運營成本約600萬元,包括廠房租金、冷庫制冷、系統維護、人員成本等費用。在這個園區,入園企業僅需承擔約150萬元倉儲費用,就可實現醫藥物流環節所有作業要求,運營成本下降約75%。
“共享倉庫對小企業來說太合適了。”陜西春輝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懷科說,“一是企業不用花很多錢建標準倉,降低了成本;二是想用多少貨品就能立即領取,大大節省了采購周轉時間。”
“園區還開展‘數字資產授信+倉單質押’供應鏈融資新模式,幫我們解決資金問題。”陜西瀚達康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鋒說,“憑借藥品庫存信息、交易記錄、應收賬款等數字資產,我們只需向金融機構開放供應鏈平臺數據端口,就可快速融入經營性資金,今年共向北京銀行貸款1000萬元。”
“智能+共享”,讓陜西數字醫藥產業園土地集約化利用率提升1倍以上,園區倉配人數從2000人下降至600人。轉型升級后,園區2023年銷售額突破120億元,較2020年傳統醫藥園區銷售額增長119%;納稅達1億元,較2020年增長43%。
“當前,陜西數字醫藥產業園已入駐陜西海通醫藥有限公司、重慶醫藥集團陜西有限公司、陜西偉業醫藥有限公司3家總產值超100億元的大型醫藥企業,流通網絡覆蓋西部70余個城市和10萬家醫院、藥店和千余家醫藥電商企業,藥品年均流通量約2000萬件,已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醫藥流通集散樞紐。”熊慰說。
醫藥龍頭企業云集,陜西數字醫藥產業園生機勃發。在數智化產業趨勢下,園區與企業相互加持,企業與企業優勢互補,將產生更大的虹吸效應,持續不斷做強做大藥品現代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