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國家級新區承擔著改革創新發展的歷史使命,自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以來,國家級新區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扎實推進實體經濟發展,已集聚了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是新時期引領新質生產力形成發展的重要載體。
9月9日起,由蘭州新區和福州新區融媒體中心發起,聯合濱海新區、兩江新區、南沙新區、西咸新區、貴安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天府新區、湘江新區、江北新區、滇中新區、哈爾濱新區、雄安新區等國家級新區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循新出發 向新而行——聚焦新質生產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媒體聯動報道活動正式啟動?;顒右孕聲r代、新質生產力、國家級新區“三新”為抓手,通過全媒體聯動、現場直播、特色景區打卡、組團采訪等方式,展現國家級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輝煌成就和亮點舉措。
東、西兩大片區記者團將以圖、文、視頻的方式,通過行進式采訪,鮮活生動報道各國家級新區發展歷程、產業升級、未來規劃等方面的顯著成就和特色亮點。以“大聯動”推動“大宣傳”,共同講好國家級新區故事,特別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新成果、新探索。
9月10日,國家級新區聯動報道團走進西咸新區,感受新區以科技引領,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建設的生動實踐。
聯動報道團首先來到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展廳,講解員向報道團成員們介紹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建設背景、發展歷程、建設成效和創新成果等內容。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新時代如何向科技創新要發展新動能?陜西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快速建設,作出了優秀的答卷。
2021年3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啟動建設,總窗口就落地西咸新區。三年多的時間里,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有力推動了全域協同創新體系、技術創新攻堅體系、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創新人才支撐體系、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升級,為陜西高質量發展聯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過程中,西咸新區充分發揮“總牽引、總統籌、總服務、總示范”功能,舉全區之力推進“總窗口”建設——聚焦“三項改革”,搭建成果轉化最優場景;聚合功能平臺,構建創新雨林生態系統;聚力實體經濟,推動科創產業提質增速;聚能“三秦聯動”,深化區域協同發展,一系列務實舉措的實施加速了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更加速了新質生產力的培育。
天府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劉杰參觀完展廳后表示:“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濃厚的科創氛圍,以及西咸新區對入駐企業的‘滿腔熱忱’,無論是區位環境、產業基礎,還是營商環境、科技人才,這里都是投資者和入駐企業值得信賴的‘寶藏區域’?!?/p>
“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為西咸新區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劉杰感慨創新驅動給西咸新區帶來的巨大變化。
當天下午,聯動報道團來到灃西新城西部云谷二期,映入大家眼簾的是綠廊、雨水花園和一座座時尚建筑。這里既是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也是秦創原總窗口的重要科創載體和創新型平臺。
目前已經簽約入駐了陜西空天超算中心、迪科數金、商湯科技等硬科技企業400余家。2021年至今,西咸新區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757家,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446億元。落地總窗口的科技企業聚焦技術創新,多家企業在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填補國內相關領域技術空白。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啟動三年成效顯著,作為總窗口的西咸新區也憑借優渥的區域優勢和良好的科技要素支撐,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去年,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9%;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0.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4.7%、工業投資增長3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4%,四項指標均位列全省開發區第一。
科技土壤肥沃、資金水源豐沛、政策陽光充足,在秦創原科創生態“雨林”的滋養下,西咸新區科創企業發展生機勃勃,形成多點開花、以點帶面的新局面——正如錦繡的三秦大地,釋放無限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