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0月15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刊發《“微短劇之都”的創作密碼》,聚焦西安微短劇產業發展情況,其中報道西咸新區通過多方合力持續加大微短劇全產業鏈支持,節選如下。

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計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自帶歷史文化的氣質,留存眾多古色古香的遺跡,沉淀無數值得訴說的故事,為影視作品創作提供不竭靈感。20世紀80年代,發端于西安的西部電影亮相國際大銀幕,為中國電影捧回眾多國際獎項。如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微短劇興起帶來的影視變革浪潮中,西安又一次立于潮頭。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約60%的短劇由西安團隊拍攝。在泛娛樂基礎數據服務提供商DataEye發布的百強承制榜中,今年上半年TOP100的微短劇制作公司中,西安占比22%,排名全國第一。

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文藝樣態,微短劇逐步從“霸道總裁”“神奇穿越”“追求爽點”的初創期,走向跨領域融合的成長期,不斷拓寬“微短劇+”賽道,實現微短劇產業與多行業發展雙向賦能。
見微知著,西安微短劇產業發展記錄著微短劇從“電子榨菜”向優質文化產品蛻變的創新探索和實踐。

多方合力加大全產業鏈支持
9月29日,氣溫驟降,風雨大作。在西咸國際文創小鎮十里灃河影視基地的一處酒店門前,燈光、攝影、吊桿話筒拉開陣勢,演員們專注表演,導演全神貫注盯著監視器。在一旁的休息室里,十多名候場的演員不時翻看劇本、討論劇情。整個劇組井然有序,絲毫沒有受到惡劣天氣影響。

2020年以來,在西安的公園、酒店、寫字樓
、住宅區,這樣的微短劇拍攝場景并不鮮見。劇組多起來了,如何獲得豐富多樣的拍攝場景和便捷可用的服化道就成了劇組共同面臨的難題。
“微短劇拍攝對布景要求越來越高,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合適的場景,還得想方設法找到管理方談場地租賃,成本往往很難壓下來。像豪宅、醫院、派出所這樣的場景更是很難實現?!标兾魑臒o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制片人趙巖說。
順應整合拍攝資源需求,一批“一站式”拍攝基地在西安應運而生。作為西咸新區授牌的首批微短劇拍攝基地,十里灃河影視拍攝基地搭建了2700平方米的室內實景拍攝影棚,滿足政府機關、醫院等特殊場景的拍攝需求,還與灃河沿岸觀景帶、“詩經里”景區、昆明池、西咸國際會議中心等單位達成場景合作,形成多樣化外景拍攝空間,并引入了服化道、器材租賃等服務。

“一方面,為拍攝提供便利,把以前需要一周左右的拍攝準備工作時間壓縮到兩天;另一方面,我們還從項目孵化、品牌對接、后期制作、人才培訓等多方面為微短劇發展提供全產業鏈的支持。”十里灃河影視拍攝基地總經理李博說。
記者在基地看到,VR沉浸式大空間里,體驗者戴上頭顯,一秒“穿越”到奇幻的虛擬世界;微短劇拍攝就業培訓的進度表上,詳細記錄著行業人才的應備技能;以“90后”為主力軍的開放空間里,技術如何與內容完美融合成為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據了解,西安目前已有大約10家相對成熟的微短劇拍攝基地,僅在西咸新區就已注冊成立影視公司600多家,累計拍攝劇目600余部,建成孵化、拍攝、制作、投流全產業鏈平臺,形成了3萬平方米270個拍攝場景,每天平均接待劇組10余個。
為了進一步促進微短劇健康有序發展,日前,陜西省廣播電視局發布了《關于支持微短劇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將設立微短劇產業扶持資金,成立微短劇拍攝取景地協作聯盟,為制作機構提供信息咨詢、注冊登記、備案審批、項目推介、人才培訓等一站式服務,并擴充微短劇內容審查專家庫,進一步縮短微短劇備案審查辦理周期,為優質作品的快速上線、播出提供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