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隨著斗門水庫南池大壩的順利合圍,作為引漢濟渭輸配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座備受關注的重點水利工程即將建成。12月17日,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來到位于灃河右岸的斗門水庫工程現場實地走訪,深入了解這項水利工程的詳細情況。
陜西省斗門水庫工程是一座以供水和改善生態為主,同時兼顧防洪的Ⅲ等中型平原水庫。水庫總庫容5052萬立方米,庫區總面積10.4平方千米,水庫按“南、北池”形制布置,其中,南池為引漢濟渭注入式水庫,承接引漢濟渭來水,為城市生產生活用水供水水源,北池為灃河分洪注入式水庫,作為生態用水的補給水源,同時兼顧灃河防洪功能。2020年7月,斗門水庫全面開工。2022年7月1日北池基本建成下閘蓄水,近日,隨著斗門水庫南池大壩的順利合圍,這座重點水利工程即將建成。
冬日的午后,伴隨著和煦的陽光,記者走進斗門水庫項目現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斗門水庫北池。清澈的湖面上,工作人員正乘船打撈水草,維護湖面生態環境。成群結隊的鴨子、鳥類等時而翩翩飛舞,時而靜靜棲息湖面,悠閑愜意。“斗門水庫北池總庫容2155萬立方米,為灃河分洪注入式水庫,為生態用水的補給水源,同時兼顧灃河防洪,蓄滯灃河洪水和城市雨洪的作用,多年平均可向西安市生態水系(庫、河、湖、池、渠)補給生態用水約1400萬立方米。”西安昆明池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水保工作部部長王陽說,自北池下閘蓄水以來,共形成生態水面約7600畝,水質持續保持在地表水Ⅲ類標準限值以上,吸引多種野生鳥類來此繁衍生息,生態效益初見成效,初步發揮了生態補水及水系連通的基本任務。
| 斗門水庫按“南、北池”形制布置,南池(右)為引漢濟渭注入式水庫,北池(左)為灃河分洪注入式水庫。記者 郝鐘毓 攝 |
來到與北池一壩之隔南池,記者看到,總庫容2897萬立方米的南池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工人們正在加快推進南池水源地綠化及配套管線等附屬設施建設。“南池主要是承接引漢濟渭來水而建,工程包括圍壩、引漢濟渭入水供水管道、向北池退水箱涵等。”王陽告訴記者,漢江水將從黃池溝配水樞紐經過西南郊水廠,其中的部分水源將通過26公里的管線流入斗門水庫南池存蓄。斗門水庫南池建成以后,多年平均可向西咸新區供水8773萬立方米,可解決西咸新區約200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
下一步,斗門水庫將繼續完善南池配套管線等附屬設施建設,進行南池蓄水安全鑒定等蓄水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早日實現蓄水并發揮供水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