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350.3億元,同比增長57%,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878家,同比增長38.4%……國家隊的“試驗田”里,創新熱潮處處涌動,創新的種子茁壯成長。
2024年,西咸新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新質生產力發展勢頭良好。
釋放發展活力
食品可以免費試吃,如今,科技成果也能“先嘗后買”。
2022年,陜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信天鈦”)入駐秦創原總窗口。政策的東風,促使金信天鈦與西安理工大學通過“先使用后付費”,以“延期支付”的方式開展合作。
1月22日,金信天鈦董事長米天健介紹:“‘先使用后付費’大大降低了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前期的投入和試錯成本。不用擔心沒錢買和一次性付款帶來的市場風險,因而可以輕裝上陣。由于企業要通過‘親口嘗’來決定買不買,所以對高校院所來說,必須追求適銷對路,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加快科技成果驗證和走向市場的步伐。合作以來,公司的研發效率提升30%。雙方研發的‘基于壓電作動器的液阻可調式毛細管節流裝置引進項目’已正式投用。”
根據西咸新區的試點政策,企業可通過“零門檻費”的方式,承接已經實施單列管理的科技成果;如果確定要支付許可費,還可以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采取“分期支付”“延期支付”“附條件支付”“收益提成支付”等方式。
近日,“中國改革2024年度特別案例名單”正式公布,《西咸新區: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成功入選。
“先使用后付費”只是諸多“新招”之一,做實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組建技術經理人隊伍、打造全鏈條基金體系……一項項務實舉措接連落地,讓西咸新區這塊“試驗田”變“豐產田”。
用制度創新解開束縛科技創新的“細繩子”,極大釋放了發展活力。目前,西咸新區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878家、占西安市的33.8%;2024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450家、占西安市的38.8%,總量達4100家。
塑造競爭優勢
1月9日,由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與西安交大創新港聯合舉辦的“校地聯動 成果出港”機器人產業路演活動舉行。現場,高機動性移動機器人、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無損破冰巡檢機器人等輪番秀絕活兒,引得評委、投資機構頻頻點贊。
2024年12月,省科學技術廳批復同意建設秦創原機器人產業創新聚集區,西咸新區灃東新城重點建設機器人應用場景以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高地。
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驅動發展(灃東)工作部部長張濤介紹,灃東新城現有機器人產業鏈企業62家,其中全省重點機器人鏈上企業11家,產業聚集已基本成勢。產業鏈創新應用場景項目已征集完成32個,投資金額達2.8億元。
“我們將依托秦創原創新要素資源,聚集鏈上核心企業,營造共生共贏的創新生態,實現機器人全產業鏈條生態布局。同時,發揮產業引領帶動效應,強化企業與高校之間合作,推動產業創新發展,逐步把灃東新城打造成國內外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成果轉化示范區、產業發展聚集地和應用服務總平臺。”張濤說。
2024年8月起,西咸新區先后獲批建設無人機、氫能、智能網聯、機器人等多個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新興產業加速聚集。
謀篇布局,錨定未來,西咸新區尋求高質量發展的“答題”思路,正轉化為產業深度轉型、加速融入全省創新鏈產業鏈、不斷培育發展新優勢的生動實踐。
厚植創新沃土
“300萬元的貸款到賬了,得抓緊大干一場!”春節前,西安光脈匯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光脈匯嘉”)負責人仍和團隊一起努力推進新項目落地。“這次還省下了9萬元的利息,無論是去外地拓展業務還是投入研發,我們都有了更強的發展信心。”該公司負責人說。
光脈匯嘉位于灃東新城秦創原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孵化器內,是一家專注于衛星遙感數據處理和無人機測繪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了解到初創企業的資金困境,灃東新城科技金融服務工作站和該孵化器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問診”,針對性地推薦了西安市“科創企業集合貸款”政策。有了“中間人”,光脈匯嘉很快就和中國銀行搭上線。不到一個月,300萬元的貸款就到了公司賬上,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這是西安市落地的首單市級科創企業集合貸款案例。享受西安市及西咸新區科技金融市區聯動貼息政策后,企業融資成本大幅降低。
2024年,依托各類科技金融產品,西咸新區累計為266家科技企業融資46.4億元,連續2年翻兩番。
西咸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西咸新區將始終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總指引,積極探索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全力推動秦創原總窗口釋能裂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創新突破塑造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