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9月16日,“走讀中國 遇見陜西”國際媒體交流項目歐亞記者團走進西咸新區。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格魯吉亞等11國的12位外媒記者,與國內主流媒體記者一行,實地探訪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近距離感受新區低空經濟的蓬勃活力與高質量發展成效。
本次活動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陜西省委網信辦和環球網主辦,西安市委網信辦、安康市委網信辦承辦,為期6天。活動通過實地調研、企業對話等形式,代領記者全方位探尋陜西文化魅力、產業實力與發展脈搏。
科技感拉滿
基地藏著“硬核”設施
作為全省首家民用無人機試飛基地,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由新區聯合陜西電信量身打造。在這里,從無人機研發試制、檢測驗證到飛手培訓,全鏈條服務一站搞定,讓無人機企業省心又高效。

采訪團的第一站,就被“明星設施”中國電信天驛方艙“圈粉”。“這是國內首個5G網聯自動飛行方艙,并首創了5G飛控技術和方艙控制協議,支持多機型戶外恒溫停放與自動充電,顯著提升了作業持續性和效率。”基地業務負責人張弛的介紹剛落,記者們就舉著相機圍上來,追問技術細節,挖掘新聞亮點。

緊接著,氣象檢測設備、飛行指揮中心、低空監管服務中心輪番“亮相”,記者們還現場觀摩了無人機試飛。在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展示了無人機沿既定航線平穩起飛,當看到無人機借助多種AI算法精準執行巡航任務時,外媒記者紛紛點贊。
“今年6月,西咸新區正式劃設從無人機試飛基地(灃東昆明池)至秦創原?西安科創基金園(高新區三期)的低空物流航線。7月順利完成首飛任務,17公里路程僅需18分鐘即可送達,效率達到傳統人工配送的3倍。”張弛介紹,“同時,我們還與頭部保險機構合作,設計出專屬保險產品,有效降低企業創新風險,促進低空企業聚集。”這讓大家對西咸新區低空物流應用和風險管理探索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最讓記者們興奮的是實操體驗環節。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大家興致勃勃地嘗試操作無人機,完成空中懸停、航線飛行等動作。“親手操作飛行的機會太難得了,無人機的魅力和挑戰性遠超想象。”不少記者在體驗后說道。
親身體驗獲認可
外媒:西咸低空產業潛力十足
親身體驗基地的科技實力與應用場景后,外媒記者們分享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對新區低空經濟的創新成果和未來發展表示期待。
阿塞拜疆國家新聞社首席執行官巴巴耶夫?納西米感慨:“無人機的應用場景遠比想象中廣泛。從城市交通管理到農業監測,再到森林防火,基地的這些創新應用,讓我清晰看到科技改變生活的巨大潛力。以前只在新聞里聽過,今天能親眼見證這一切,整個過程都讓人印象深刻。”
格魯吉亞ForYou傳媒、JAKO電臺首席執行官兼主編塔拉赫切夫?米哈伊爾,則從產業發展視角給予高度評價:“建設這樣的基地非常有必要。現在無人機產業發展迅速、設備多樣,而這里能為不同企業提供專業檢驗服務,這對整個行業規范發展很重要。”
來自俄羅斯圣彼得堡豐坦卡新聞網的記者索達堅科?米列娜?德米特里耶夫娜,還分享了實操時的感受:“第一次操作確實有點緊張,幸好有教練耐心指導。雖然到最后我覺得自己還沒完全摸透操作方法,但這段特別的經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近年來,西咸新區以無人機產業鏈建設為核心,加快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集,現已聚集低空經濟企業106家,覆蓋整機制造、材料及零部件、空管及飛控系統、技術開發、應用服務等全鏈條。

目前,新區已獲批空域235平方公里、航線190公里。落地數字融合河道巡檢、無人機消防救援、全自動軌道巡檢等15項低空應用場景。構建起全省首個低空物流組網,聯動區內多個產業、文旅、商業及政務點位,為區域產業協同、商業服務、民生保障等搭建“空中通道”。
未來,西咸新區將重點以場景應用為牽引,持續推動區域低空安全監管體系和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