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5月20日下午,來自中亞、加勒比、非洲、中東歐等地區53個國家67名外媒記者走進西咸新區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近距離感受科技魅力。
“跳馬,拱卒?!眮碜砸查T天網電視臺記者Khine Thinzar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正與AI“元蘿卜”對弈中國象棋,并不時詢問機器人的工作原理。
這臺長著方臉、胖身、長手臂,外觀看似“呆萌”的機器人,是由商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AI下棋機器人。這款機器人擁有人類象棋大師級棋力,通過頭部上的攝像頭,利用視覺AI算法,識別棋盤上的棋子位置及其變化情況,判斷出下棋的位置。
Khine Thinzar說:“非常激動來到秦創原,這里不僅有許多科技成果和新技術領域研究,也讓我獲得了很多科學知識?!?/p>
據工作人員介紹,作為科技部指定的首個“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商湯承擔了原創AI算法“發電廠”角色,踐行“善治、惠民、興業”三大使命。自秦創原啟動建設以來,企業創新技術加速在西咸新區多個場景落地。
“哇!太神奇了?!痹谏畹蜏厝梭w凍存動物模擬實驗展區,人群中不時發出驚呼。只見兩個魚缸內金魚游來游去,魚缸之間是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實驗過程中,工作人員將金魚撈出放入液態氮中數秒,小金魚便會迅速進入凍存狀態,猶如“死去”。當工作人員把它再放入另外一個魚缸,它又神奇“復活”,活蹦亂跳起來。
羅馬尼亞《國家信使報》記者瑪利亞·莫德里娜·布蘭恰興奮地說:“這個實驗太神奇了,我等不及要回到家鄉跟朋友們分享我在這里的見聞?!爆F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個趣味實驗形象地類比了來自銀豐生物的人體深低溫凍存技術。實際上,人體的冷凍過程要復雜得多。
兩年前,銀豐生物陜西分公司作為細胞產業鏈的重點企業落戶到西咸新區秦漢新城,這家在細胞、深低溫凍存、基因測序、再生器官領域深耕細作20年的企業,選擇西咸新區作為開拓西北市場的支點。
“這顆蘋果聞著很香,色澤也很好!”塔吉克斯坦阿維斯塔通訊社的兩名記者在現場錄制起了節目。講解員告訴他們,這是一顆敷著“面膜”的蘋果。它沒有經過傳統的套袋技術,而只是在生長過程中涂了一層綠色生態的腐酸蘋果液態膜劑。這層“面膜”具有抗紫外線,吸附有害雜質的作用。
據了解,這項技術的成功轉化,得益于在去年舉辦的全省高校院所“三項改革”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集中路演活動,蘋果“面膜”一經展示,就得到多方關注。不到一個月時間,團隊孵化的企業就順利辦理完入駐秦創原總窗口的手續,并且提交了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資料。
格林納達記者Sue-Lin Maria Low Chew Tung:這里的單晶硅電池片技術讓我印象深刻,通過太陽能這種綠色能源,提供給人們光和電,這項技術真是太棒了,它可以讓生活更加綠色環保?!?/p>
納米比亞記者Selima Henock:創新是國家發展的根本,我在秦創原看到了許多先進的科技產品,我認為我的國家可以同中國學習更多創新領域的東西,開展更多合作。
哈薩克斯坦新聞報記者Valeriy Surganov:西安很美麗,秦創原太棒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無數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科技成果,通過秦創原轉化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創板企業。
西咸新區作為秦創原總窗口,成績突出、亮點頻出,去年新增科技型企業1033家,其中科技成果轉化企業305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37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9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135億元;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112%;新增孵化器15個、專業服務機構32個。新增基金7支總規模61億元、累計達17支107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就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29家,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45.186億元。
秦創原生態日趨成熟,秦創原現象、秦創原模式日益顯現,總窗口建設加速“由勢轉能”。下一步,西咸新區將按照全省“三個年”活動安排部署,更好發揮秦創原在優化提升陜西科技創新生態中的重要作用,縱深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服務鏈深度融合,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