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

9月6日下午,“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求是》雜志、《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等中央媒體和《陜西日報》、陜西廣播電視臺等省級媒體70余名記者,先后走進秦創原總窗口綜合服務中心和秦創原·灃東先進制造產業園調研采訪,深入了解西安市推動秦創原“一總兩帶”建設和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的發展成效。

這些企業在秦創原總窗口快速成長

下午2時,媒體團首先來到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了解秦創原發展歷程和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整體情況。

“這里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線上線下服務的聯結點與承接實體”,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副主任李利介紹說,中心將線下專業服務與線上信息化系統相結合,融合商事服務、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全鏈條資源要素,為各類創新創業主體提供標準化、專業化、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西咸新區作為秦創原總窗口,是如何聚集科技資源的?”記者們拋出了問題。

“當前,西咸新區打造秦創原十大特色產業園區,光伏、氫能、數控機床等重點產業實現全鏈條布局。2022年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30%、工業投資增長82%,一批產業鏈重點企業成為省級‘鏈主’企業,匯川技術等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加速落地,同力股份西坡基地等重大項目投產運營。”工作人員用一個個數據、一幅幅圖表介紹了秦創原科技資源聚合方式和成效。

在展廳,72件展品展示了秦創原總窗口創新力量。企業代表與媒體記者面對面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

深耕生物醫學領域的銀豐生物集團陜西干細胞工程有限公司,現場進行了模擬實驗:工作人員將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金魚浸泡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中數秒,小金魚迅速變成了硬邦邦的“凍魚”,緊接著工作人員又將其撈出重新放回常溫清水中。“奇跡”發生了——金魚瞬間恢復活力,在水中歡快游動。

“這是什么原理?”“技術能否在人體使用?能夠解決什么問題?”“人體冷凍復蘇技術目前處于什么階段,這項技術對人體有什么影響?”記者們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工作人員一一作答。

這里還有國內唯一一家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CdZnTe探測器和相關產品生產商陜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搭建起涵蓋儲放氫催化劑、有機氫載體、儲放氫裝置等領域全鏈條研發平臺的新區新能源產業代表企業氫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團隊共同研發出陜西首臺套氫燃料電池堆產品的陜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陜西引漢濟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新區代表性企業,紛紛向媒體團介紹了各自的展品,對記者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這些成果在秦創原總窗口加速轉化

媒體團來到秦創原·灃東先進制造產業園。園區發展中心主任趙煜東介紹道:“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是新區發展先進制造業的主陣地,現入駐企業200家,其中規上企業99家,匯聚各類科技創新和技能型人才20000余人?!?/p>

在秦創原(灃東)創智云谷的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全自動激光調阻機正在開足馬力生產薄膜鉑電阻傳感器芯體,工人們通過自主研發的測試系統對生產出的薄膜鉑電阻芯體進行高精度分級。

礪芯慧感是國內首家量產薄膜溫度傳感器的科創企業,由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羅劍團隊“薄膜溫度與壓力傳感器”項目相關科研成果孵化而來。

“我們建成了國內首條覆蓋常溫、超低溫、超高溫薄膜溫度敏感芯片自動化生產線,不僅打破了國外對該類產品近30年的技術壟斷,生產設備還可以進行遠程控制,實現24小時不間斷加工?!钡Z芯慧感副總經理金新航介紹,企業與國內多家單位深度合作,實現了生產線設備和原材料100%國產,解決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卡脖子”難題。

距此不遠,由西安理工大學米天健團隊科研成果轉化而來的陜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超精密加工及拋光工藝,這項技術也是我國亟待突破的“卡脖子”技術之一。

“我們一直在籌謀進一步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金信天鈦負責人米天健說,公司入駐秦創原后先后獲得了創業啟動資金、享受三年廠房租金減免,還有來自科技經紀人從“技術端”到“市場端”的貼心服務,加速了創新成果轉化進程。

西咸新區以“三項改革”為點火器,構建“挖掘-落地-服務-展示-打榜”的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機制,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與重點企業,搭建校招共用的“三池一機制”。自2021年3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成立以來,已組建158人的科技經紀人團隊,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655家。

從整體發展成效到企業發展現狀,新區之行讓媒體團對秦創原總窗口的建設情況有了更多了解,對總窗口的未來有了更多期待。

央視總臺記者王聞聰說,感覺在秦創原總窗口,科技成果產業化前后端都做得非常好。西咸新區給企業解決問題、提供便利,整個科技成果轉化過程非常順暢。此行讓她感受到陜西科技創新的力量,也感慨這里未來發展前途不可限量。

中新社記者黨田野說,很多秦創原總窗口企業已經從“我們要做什么”的抽象概念,變為“我做成了什么”的發展成效。我們也能從中挖掘采訪更多實實在在的創新創業故事。希望西咸新區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更多陜西本地高校學生參與城市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李潔說,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科技成果展示區展示的內容很豐富,方便大家直觀地了解這里的科技成果,她自己也采訪得很盡興,和企業面對面交流,感受到了秦創原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卡脖子”技術在這里被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