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透物見史講述秦漢故事

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眾多珍寶中,有這樣一件小巧的金制文物,通過放大鏡的輔助觀賞,其精致入微的細節得以展現在觀眾眼前,它就是金啄木鳥。

金啄木鳥高1.6厘米,長1.1厘米,寬0.7厘米,重6克,1986年陜西省鳳翔縣秦公一號大墓出土。鑄造成型,鳥有大尖喙,圓眼凸睛,旗狀的羽冠高高地向后揚起,頸部較短,身上刻畫片狀羽毛,雙翅平展,扇形短尾,腹下雙腳做成一中空圓柱,可以插入別的器物。從總體造型看,可能是冠上的裝飾物。

在我國古代,很早就開始了對啄木鳥的觀察和描寫。商代甲骨文中,有片武丁時期(約當公元前十二、三世紀)的卜辭,內容占問的是田獵之事。其中有個人名,畫作鳥形,有兩種畫法,都是把鳥身豎轉了過來,足朝左方,沒有畫出翅膀,而是夸張了它的嘴部和尾部。

中國古代祖先的圖騰中,鳥圖騰幾乎是中國沿海氏族部落的主要圖騰形式,并且從海岸向內陸延伸。《史記·秦本紀》在敘述秦族世系的時候,曾說到玄鳥隕卵而生大業,又說到秦族祖先中有孟戲、中衍兩人,皆“鳥身人言”。秦朝崇尚玄鳥,按照等級制度,地位足夠的人會在衣服上繪有玄鳥,早期秦人更是以鳥為圖騰。

黃金具有稀有性,結構穩定、揮發性很小、不容易氧化、易于鑄造,又有著很好的延展性等特點。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黃金冶煉技術提高及民族間遷徙交流頻繁,黃金數量也隨著慢慢的增多。以金啄木鳥作為器物的裝飾,也從側面反映了秦人對鳥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