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1月22日,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二期)正式通過聯合驗收,標志著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實現全域驗收。
當日,按照《綜合保稅區驗收工作規程》的相關規定,由西安海關牽頭,省發改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商務廳、國家稅務總局陜西省稅務局、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共同組成的聯合驗收組,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檢查、綜合評審等環節,對陜西西咸空港綜保區(二期)基礎設施、監管設施以及相關配套設施進行集中驗收。
在驗收工作會上,聯合驗收組組長、西安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白燦宣布: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二期)基礎設施、監管隔離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符合相關規定和要求,聯合驗收組同意通過驗收。
現場,聯合驗收組與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簽署驗收紀要。
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于2019年12月26日獲得國務院批準設立,2021年1月一期0.83平方公里順利通過驗收并封關運營。本次驗收面積為0.19平方公里。
作為全省唯一的臨空型綜保區,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堅持以“大口岸塑造大樞紐、大樞紐帶動大貿易、大貿易招引大產業”,構建起一個“翻番”、三大產業、十項“第一”的嶄新格局,即:綜保區年均進出口額實現翻番;構建起航空制造、貿易服務、創新服務產業格局;實現“跨境電商1210、9710、9810全模式業務”“TIR國際跨境公路”等十項“全省第一”。
目前,綜保區這項“開放功能”,正在加速轉化成為“開放經濟”,自封關運營以來,累計完成進出口額194億元,每年占空港外貿總值的80%以上,進出口額規模位居全省第四。近期,在2023年全國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中,首次參評便榮獲“雙B”佳績。
截至目前,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已聚集了保稅物流、保稅租賃、國際貿易、航空維修、跨境電商等企業百余家,臨空經濟產業特色鮮明。同時,在物流、納稅、通關、外匯便利化等方面也取得諸多突破性創新成果,推行了“兩步申報”“7×24小時通關”“貨物分類監管”等一系列特色便利化舉措,實現了保稅融資租賃進出口、國際保稅維修、跨境電商退貨、跨關區保稅展示、文化保稅展示等多項業務從“0”到“1”的突破,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成為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