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文化遺產,是文明交流互鑒的見證。歷史上,奔走在絲綢之路上的人們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共同創造了輝煌的歷史。
今天,擁有豐富歷史文化遺存的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秦漢新城功能區,正積極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歷史文化旅游示范區、高端醫療和養老服務聚集區、先進制造產業引領區。2017年掛牌以來,秦漢新城功能區通過建設秦漢歷史文化資源云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等載體,全力做好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文物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秦漢新城功能區與多家文博機構開展博物館數字化改造和文創合作,采集文物1萬余件,利用數字技術還原、解析并建成歷史文化數據資源庫“秦漢歷史文化資源云”。借助數字化技術,游客不但可以看到珍貴的文物,還能詳細了解背后的歷史故事,感受文旅融合的魅力。
作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博物館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傳承。今年,隨著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舉辦、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正式對外開放和秦漢館周邊文化集散地加速形成,秦漢新城功能區在文物保護展示、文旅產業發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正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
從長安出發,領略絲綢之路瑰寶的文明交融。為紀念2014年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正在舉辦“從長安出發:絲路申遺成功十周年主題展”,通過古今對話,體現絲路精神的延續,加深游客對絲綢之路全方位、多層次的理解。
下一步,秦漢新城功能區將立足區域豐富文化遺產資源,全面落實“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傳承,不斷擴大絲路文化交流合作“朋友圈”,讓文物成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