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秦漢新城加快完善立體交通體系,構建“雙城”經濟生活圈!

作為西安北跨“第一站”,西咸新區的幾何中心,秦漢新城是連接西安與咸陽、貫穿西咸新區南北的關鍵板塊。近年來,秦漢新城加快構建立體交通布局,日益織密的高速公路、軌道交通、跨渭通道成為推動渭河兩岸融合及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的“大動脈”,秦漢新城的區位價值正在逐步顯現……

多條跨渭通道拉近主城距離

2024年,西安北向交通開辟出一條更為便捷的高速通道。12月16日,作為機場高速與包茂高速之間的聯絡線,馬家堡至涇陽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馬涇高速起點位于機場高速馬家堡互通立交,終點位于包茂高速涇河互通立交,主要途經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涇河新城。

改建后的馬家堡立交,具備“落地+樞紐”功能,周邊分布著多個重點產業和民生項目。馬涇高速建成通車,對于服務西安“北跨”戰略,帶動西咸一體化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機場高速秦漢北立交項目已納入陜西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該立交擬設于機場專用高速公路與涇渭大道交叉口附近,空軍軍醫大學新校區北側。

兩大交通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密切西安主城區與西安“北跨”第一站的聯系,有效激活秦漢新城塬北片區的發展。在該片區,陜西省人民醫院西咸院區全面開診,西咸新區·秦漢大健康產業園、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有力推進,仁康藥業全產業鏈基地、投資50億元的西安萬洋眾創城等重點項目加速建設。交通的進一步暢達,有效促進了人流、資金流等要素流動,也為秦漢國際馬術中心、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導入更多“流量”,帶動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服務業協同發展。

擁抱渭河,跨渭發展。渭河上林橋、橫橋、正陽大橋、福銀高速、機場高速跨渭河大橋……在秦漢新城,隨著多條跨渭通道建成通車,以及明光路跨渭河大橋等項目加速推進,連接渭河南北的立體交通網絡日益織密,高水平承接西安“北跨”有了更為堅實的交通支撐。

多地鐵時代即將來臨

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好消息也不斷。據悉,目前西安地鐵四期建設規劃,正按照程序開展報審,確保規劃批復后項目盡快落地。

2024年2月發布的西安地鐵四期規劃二次環評信息,地鐵四期建設規劃包含12號線一期等5條線路。12號線一期工程起于西晁站,止于擺旗寨站,主要沿富源三路-天臺路-太定路-天章二路-秦直大道敷設,長20.5公里。12號線一期工程,在秦漢新城范圍內沿秦直大道敷設,設蘭池大道站、擺旗寨站。該區域位于秦漢新城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周邊匯聚著國家能源集團西北能源創新發展基地、際華冰雪·西安冰雪中心、張裕瑞那城堡酒莊等多個重點產業、文化旅游項目及居住社區。功能定位上,12號線一期將加強西安主城區與機場的聯系,在中心城區西部呈南北走向,串聯起西安高新、灃東新城、秦漢新城、空港新城等功能片區。

除了12號線一期,關中城市群富平(閻良)至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鐵路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招標信息透露,該線路起自富平縣、止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其中,秦漢新城區域內設涇渭大道站,周邊分布著多個重點產業、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及居住社區。

可以預見,秦漢新城將成為渭北片區軌道交通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進一步提升交通便捷度、區域吸引力,有效帶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文化旅游4大主導產業發展,為“北跨”第一站聚集人氣、提升活力、導入資源提供更多支撐。

織密路網打通“微循環”

“北跨”道路加速建設,民生道路同步實施。

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周邊,秦宮一路下穿咸銅鐵路項目通車,打通片區南北交通瓶頸,實現涇渭大道、蘭池大道、蘭池二路、蘭池三路、西安地鐵14號線秦宮站互聯互通,形成交通環線,市民游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塬北片區,以秦漢四校西校區為核心,漢風三路、漢風四路、衛青街、周勃路等新建道路建成通車,與灃涇大道、涇渭大道、張良路形成交通“微循環”,在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區域價值、完善骨干路網、方便居民出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渭北片區,張裕路建成通車,與蘭池四路、秦直大道、景致一路形成“口”字形環形交通,極大提高萬科金域緹香、中天峯悅等小區居民出行便捷度,進一步方便市民游客前往張裕瑞那城堡酒莊和際華冰雪·西安冰雪中心參觀打卡。

正陽片區,蘭尚路(正陽大道-蘭池二路)全線貫通,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為周邊保利時光印象、招商雍瀾灣等居住社區和企業項目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環境。

聚焦群眾出行安全,秦漢新城持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2024年,先后完成蘭池二路、茶馬大道與234縣道交叉口等多個路段標志標牌及信號燈安裝,有序完成蘭池四路(張裕路-秦直大道)、蘭池大道蘭池立交等多個路段照明建設任務,推動轄區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有序、暢通。

圍繞“三個帶”發展思路,秦漢新城堅持產業立城不動搖,強化龍頭項目牽引、聚焦聚集開發、城市投資經營“三大戰略”,充分發揮交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不斷加快與周邊區域的設施互通、產業互補、交通互聯、生活互動,推動更大范圍內的協同聯動融合發展,全力走出一條具有秦漢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