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在全省自貿試驗區2024年改革創新成效的通報中,灃東新城自貿功能區被陜西省開放發展領導小組評為特色亮點突出、創新成效顯著單位,并通報表揚。
以改革破局 以創新立標
近年來,灃東新城自貿功能區深入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以“數字引擎”重塑開放形態,以“跨界融合”激活產業動能,以“協同共生”重構創新網絡,走出一條內陸開放型經濟的進階之路,累計形成73項經省自貿辦認定的創新案例。其中,7項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17項案例在全省復制推廣,10項案例在陜西省商務廳簡報刊載。

立體化開放平臺建設
從“物理通道”到“數字絲路”的范式躍遷
作為內陸型自貿區,灃東新城自貿功能區跳出傳統口岸依賴,以“數字+”、“服務+”重構開放平臺核心競爭力。積極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推動吉爾吉斯斯坦—中國經貿合作中心落地。持續深化絲路合作,引入中俄聯合計算中心、“光纖絲綢之路”等國際合作項目,截至目前,中俄絲路創新園中方園區注冊企業達45家,俄方園區注冊企業達40家。同時,主動服務“一帶一路”人才發展,舉辦“走進自貿區”等系列活動,先后組織來自非洲、東南亞、中亞等國家200余名中外師生開展走進自貿區活動,幫助10余名中外學生在區內實習就業。

新質生產力培育
從“產業跟隨”到“生態引領”的基因進化

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灃東新城自貿功能區以“自貿+科創”雙基因賦能產業迭代。聚焦貿易轉型升級,通過對醫藥物流產業的倉儲端、管理端、供銷端、服務端進行數智化轉型,有效破解了企業面臨的運營成本高等多重難題,2024年灃東新城自貿功能區醫藥物流產業產值達200億元。聚焦新興業態培育,重點打造衛星遙感產業鏈,通過打通數據生成、加工、交易、流通和應用五個關鍵環節,推動數字經濟產業聚鏈成群。目前,灃東新城自貿功能區已孵化落地衛星遙感產業鏈相關企業300余家,行業年產值突破50億元。

協同創新生態打造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的格局重構
打破行政邊界與產業壁壘,灃東新城自貿功能區以“自貿+”思維構建全域創新共同體。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深度耦合,打造“政策互鑒、載體共建、人才共享”的立體化科創走廊,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圍繞自貿區產業發展,灃東新城先后推動與延安寶塔區、新疆霍爾果斯清水河配套園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協助延安、灃東兩地24家企業入駐俄羅斯、新疆園區。圍繞政務服務,與安康市漢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等9區縣簽訂政務服務“跨區通辦”合作協議,1188項公共服務事項實現“異地辦、就近辦”。


接下來,灃東新城自貿功能區將持續以“探路者”姿態,加強創新突破,賦能產業發展,積極培育外向型優勢產業,探索豐富外貿新業態,助推產業鏈內部融通協作,加強區域協同合作,擴大對外開放領域先行先試,開展首創性、集成式探索。在更高水平開放中鍛造新質生產力,在更深層次改革中激活制度創新,書寫內陸自貿區賦能雙循環格局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