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陜西日報頭版頭條刊發《耐心資本養成記》,關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入區企業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金融“活水”澆灌下,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內容節選如下
一粒在實驗室里沉睡了10年的
科創“種子”
在耐心資本的澆灌下
成為高端軟磁材料行業里的“新星”
這粒“種子”是如何被喚醒的?
西安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劉明
四年前,在西安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讀博的趙凡接到了導師劉明的電話,讓他盡快準備一份項目申報書。
對此,趙凡記憶猶新:“團隊申報的‘高端軟磁材料及磁性器件開發與應用’項目從9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學校支持。”
從事軟磁材料和相關器件研發多年,西安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劉明團隊取得多項科研成果,能有效解決國內高端軟磁材料高度依賴進口的問題。
西安交通大學特聘研究員趙凡
“在高端軟磁材料及器件領域,我國70%以上的產品依賴進口。”趙凡說,軟磁材料及器件在5G通信、新能源汽車、儲能、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廣泛,市場前景可期。一直以來,團隊的夢想就是將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產品。
2021年6月,劉明帶領團隊成立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從實驗室到生產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擺在劉明團隊面前的首要難題就是啟動資金。
銳磁電子工作人員正在制作軟磁材料
2022年,劉明團隊初步與東部某市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將項目核心——高端軟磁材料器件生產線落戶當地。為了招引優質項目,當地政府允諾了優渥的落戶條件。
“確實心動了。”今年2月7日,在接受采訪時,劉明坦言。后來在學校的牽線下,他對接了陜西科技創新港科創種子投資基金,初次見面就被對方的專業性和服務理念打動,堅定了留陜發展的信心。
隨后,陜西科技創新港科創種子投資基金為公司注資,并進行投后賦能。來自華為、新華三集團等知名企業的優秀高管進入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意味著科研團隊一貫的短板——市場化團隊被補齊了。
“科創型企業缺的是啟動資金和管理人才。”陜西科技創新港科創種子投資基金負責人祖瑋屹說,“我們不僅給銳磁電子提供資金,幫助團隊精準選定5G通信、新能源汽車等發展領域,還幫其對接下游客戶資源,全方位提供服務。”
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軟磁材料
作為陜西首批種子天使基金之一,陜西科技創新港科創種子投資基金規模1億元,由陜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主導發起設立,旨在加快推動陜西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在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初期,該基金提供1000萬元支持,解決了項目初期的資金需求。
“這是阻攔科技項目外流的典型案例!”祖瑋屹自豪地說,堅持市場化運作,該基金先后投資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投資額超6000萬元,吸引社會資本投資1.04億元。
近兩年,陜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下屬4只子基金陸續投資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4300多萬元。在資金“活水”的澆灌下,公司建成生產線7條,獲得汽車產品認證,并在極氪等車型上應用,2025年將帶動產值超億元。
“重引領、強信心,等得起、陪得住,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是堅定的耐心資本。”省財政廳基金辦主任董鵬說,“我們將進一步規范和優化政策體系,促進形成規模適度、布局合理、運作規范、科學高效、風險可控的政府投資引導基金高質量發展格局,助推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