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宛如一條彩帶,沿河而建的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綿延向東,徐徐鋪陳。
在這條18公里的黃金走廊上,分布著大批優質產業項目、高新技術企業、熱門文旅景區和高品質住宅社區。它不僅是西安與咸陽雙城聯動的紐帶,更是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推動“人產城文景”深度融合,探索構建“唯美生態、品質低密、宜人生活”的城市新界面,全力打造活力城市核心區的創新實踐。
在西安擁河發展的宏闊藍圖中,渭河不再是城市邊界。對于正在推進“二次創業”的秦漢新城而言,一條沿河而生的“帶”,包含著怎樣的構想?
擁河發展,秦漢新城如何扛起更多擔當?
城市向北,擁河發展,2023年,西安進入“渭河紀元”。
作為支撐西安下一個萬億級經濟體量和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跨渭發展涉及多個板塊,與西安主城區一河之隔的秦漢新城,毋庸置疑成為第一站。
那么,在跨渭發展全面推進的這兩年里,什么是秦漢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最大變量?秦漢新城又是如何主動融入和服務西安擁河發展大格局的?
2023年初開始推進實施的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成為重要一環。
在秦漢新城整體發展思路中,“三個帶”既各有主線,又相輔相融,“橫跨東西的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就與“連接古今的秦漢文化帶”深度融合、一體推進。
渭河北岸,兩“帶”共生。根據規劃方案,這里將依托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的區位和生態優勢、日趨成熟的功能設施和產業配套,以文化為根、生態為底、科創為魂,聚焦“文化+產業”“文化+服務”“文化+旅游”,通過實施整體連片開發戰略,建設歷史傳承與科創融合、遺址保護與城鄉共榮、自然生態與人文交融、城市與村莊互促發展的城市新中心,成為秦漢新城重塑城市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
“渭北沿線是西安跨渭發展的前哨、連接西安和咸陽的快速通廊,是秦漢新城的‘白菜心’和形象門戶。將這個區域建設好,需要賦予它創新發展的靈魂,把它的作用發揮出來、形象展示出來、價值提升出來。”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從規劃到推進實施的過程中,秦漢新城主要領導不止一次如此表示。
這條“帶”因此被賦予特別功能——
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快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推動產城深度融合、彰顯人文生態之美,積極與周邊區域產業互補、交通互聯、生活互動、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級秦漢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帶、西安跨渭發展連接帶,連接古今、貫通南北、聯動東西,助推更大范圍內的協同發展。
西安跨渭發展,提出以產城融合為導向,推動產業功能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復合,實現宜居宜業高標準高品質的目標。
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被賦予承接西安主城區功能疏解,勇做跨渭發展“排頭兵”的使命,成為秦漢新城激活發展動能、提升城市能級的“火車頭”。
一張藍圖,如何在渭北再造一個城市中心?
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力打造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是秦漢新城一次乘勢而上開新局的戰略抉擇。
“二次創業”背景下的這條“帶”,正以“五脈九邑”為單元組合,加快完善居住、教育、文旅、商業、商務等城市功能,如火如荼一體化推進基礎設施、服務配套、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布局,加速兌現城市價值,再造一個“唯美生態、品質低密、宜人生活”的城市中心——
蘭尚路、秦宮一路下穿咸銅鐵路道路等多個市政工程建成通車,明光路跨渭河大橋、蘭池大道東延伸等互聯互通項目積極推進,西咸新區秦漢中學、秦漢小學等“名校+”提質創優,秦漢第二學校、西安戲劇學院等教育項目加快實施,萬科理想城商業、奧卡廣場、鉑樾萬境中心等現代服務業項目落地建設。
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開館即成頂流,秦陌花塘、龜寵樂園、大地景觀等12個文旅功能板塊和渭河生態景觀帶6個旅游服務驛站亮相,大秦文明園中軸景觀帶游客服務功能全面提升,聚合形成“文旅+商業+休閑”服務業態;西北地區最大的全天候室內綜合冰雪運動中心際華冰雪·西安冰雪中心建成運營,成為秦漢文旅“起飛”的另一翼。
世界500強企業國家能源集團投資50億元打造其西北最大科創產業基地——國能西北能源創新發展基地,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萬洋集團“落子”其在秦漢新城的第二個項目——萬洋科技創新中心;西北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企業西安三航動力快速發展,其最新投建的高性能航空發動機關鍵零件智能化生產線及工程研究中心項目,部分廠房即將建成;國內較少具備大尺寸石英坩堝研發生產能力的西安圣寶鴻,投產次年即實現產值7.8億元,其半導體及光伏生產設備制造基地即將開建……
這條“帶”上,越來越多新能源新材料、自動駕駛、大健康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人才、技術,在秦漢創新中心、蘭池智造谷、蘭池大廈、文創大廈等產業園區、創意辦公樓里匯聚,一批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和加速器落地實施,“空間+服務+投資+金融”創新服務體系正在形成。
這條“帶”上,分布著星河灣、招商雍瀾灣、世紀瀾庭、萬科理想城、中天誠品、春城十八里、楓丹麗舍等眾多高品質住宅小區,坐擁得天獨厚的濱河生態景觀,大幅拉升西安北品質人居基調。
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的核心價值,在于破解“產城分離”的傳統難題,通過空間布局與功能設計的精準匹配,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而旨在打造“科創服務+創意孵化+基礎生產+城區共生型”差異化產業平臺的積極探索,或將使其成為西安系統構建跨渭發展空間新格局的“秦漢樣本”。
城市構想,一條“帶”背后的發展哲學
2024年底謀定的未來五年發展藍圖中,秦漢新城再次強調:
全面落實秦漢文化帶與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綜合規劃,打造沿渭城市發展“黃金帶”。強化“五脈九邑”單元約束,合理布局商業和文體配套項目,加速匯集各類資源要素,賦能片區煥新“蝶變”。大力推進高端改善型住宅規劃建設,加快實施正陽片區第四代住宅項目,以高品質居住環境聚人氣、留人才。
2025年開發建設計劃進一步明晰,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將重點打造兩大核心片區,并以此輻射帶動更大拓展區域協同發展——
大秦文明園文旅體融合產業片區:深化文旅體融合發展,在核心區加快實施秦咸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秦咸陽城宮殿遺址保護展示工程、西安華旅旅游集散中心(一期)、永興坊“秦漢古邑”等6個項目,在拓展區全力推進國能西北能源創新發展基地、萬科理想城商業綜合體、淳欣全球優品購物中心、灃舟(渭北)低空經濟科技產業基地、西部國際短視頻基地等28個項目,積極推進秦漢國際體育旅游度假區、花海月明、無人機生產基地等24個前期項目,涵蓋文化旅游、現代服務、城市配套、社會民生、先進制造等多個領域。
正陽現代服務片區:打造正陽大道東城市核,在核心區加快實施燕園高級中學、沃德小鎮、和悅泊岸等12個項目,在拓展區全力推進高性能航空發動機關鍵零件智能化生產線及工程研究中心、特高壓裝備研發制造中心、陜西恒愛康復醫院等6個項目,積極推進秦漢第二學校中學部、光伏石英坩堝等12個前期項目,涵蓋城市配套、社會民生、現代服務、先進制造等多個領域。
在秦漢新城首批32條擬開放用于智能網聯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道路中,蘭池大道、蘭池二路等22條道路位于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是秦漢新城聚力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符合要求的相關主體,可根據需求申請在這些道路上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包括低速無人載具)道路測試及示范應用(包括商業示范)相關活動。
項目引領,創新驅動,快速推進城市升維和區域進化,渭河現代服務業聚集帶的功能作用,進一步凸顯。
這條“帶”,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空間走廊,更是對“城市生長”深度思考的具體實踐。它用多元業態縫合歷史與現代,以產城融合激活資源與動能,最終指向一個更具包容性、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城市未來。
當渭河兩岸燈火璀璨,映射一座新城在西安“渭河紀元”邁向“二次創業”的底氣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