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我們要用創新技術打通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任督二脈,讓生態價值真正轉化為社會價值。”位于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空港新城,西安青予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予環能)以創新驅動生物質固廢資源化產業升級,通過尖端技術構建“廢棄物-資源-能源”的閉環循環體系。
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踐行的大背景下,空港新城秦創原密切關注產業發展新趨勢,敏銳察覺到生態農業產業鏈蘊含的巨大潛力。2022年初,作為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青予環能進入空港新城秦創原的視野,彼時其正面臨技術與科研支持不足的難題。于是,新城迅速發揮橋梁作用,很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姚義清教授團隊便與青予環能成功接洽,實現了科學家與工程師的順利握手。
近日,《人民日報》以整版專題報道了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創新領域的突破性成果,其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姚義清教授團隊領銜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引發廣泛關注。而這一突破性成果的轉化應用,正是通過秦創原平臺與青予環能的深度協作實現。
目前,在秦創原平臺賦予的“科學家+工程師”聯合創新機制下,青予環能擁有2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其中氨氮高濃度厭氧發酵技術和基因工程菌群增效技術位于全國領先水平,生物質廢棄物循環技術轉化周期從24個月壓縮至14個月,并通過ISO三大國際認證(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實力獲全球認可。
2024年,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青予環能落戶空港新城,這座臨空型科創基地展現出獨特磁吸效應,依托空港2小時航程可覆蓋我國75%的領土和85%經濟資源的區位優勢,公司實現專家資源當日往返對接、技術需求48小時響應閉環,效率提升40%。
青予環能首期3000㎡研發實驗基地更享受三年免租的政策紅利。目前,其與空港新城太平鎮政府達成合作協議,在7個行政村建成15公里半徑的標準化收儲網絡,農民處理了垃圾、收獲了效益,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時,青予環能建立西北首個工業化驗證平臺——空港新城太平鎮百噸級產業基地,該示范基地年處理3.6萬噸秸稈,產出生物燃氣提純濃度97%生物天然氣300萬m3/年、生物有機肥1.5萬噸/年,同步封存CO?8千噸。
通過秦創原構建的“科學家+工程師”協同體系,預計2027年形成10個標準化復制單元,帶動區域形成3.5億元規模的設備制造集群,其中本地化配套率可達75%。
企業創始人任興春預計:“未來5年內形成‘原料收集-裝備制造-技術服務’全鏈條生態,創造直接就業300+崗位,其中技術崗約占比40%,拉動周邊運輸、機械加工等配套產業產值超2億元。通過秦創原平臺聯動西農大,定向培養生物質工程專業人才,構建可持續產業生態。”
“我們完成了從社會價值到商業價值的閉環驗證”,青予環能10余年的創業實踐早已完成了螺旋式升華。
當企業在國內的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不斷夯實,拓展海外市場、實現技術出海便成了新征程。在秦創原平臺的引領與帶動下,包含青予環能在內的西咸新區首批科技企業(未來農業)“技術出?!甭摵象w的18家公司發揮各自技術優勢,協同創新,組團拓展中東、中亞等新興市場。青予環能作為聯合體生物質能技術核心供應商,提供“廢棄物轉綠能+土壤改良”的解決方案,助力“沙漠變綠洲”工程,不斷打通中東市場通道,加速國際化布局。
秦創原黑科技天團首秀!青予環能已炸場,下一個硬核玩家,正在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