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被認為是未來最重要前沿科技之一的腦科學,如何做到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無縫銜接?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正作出自己的回答。
近日,秦漢新城與西北大學、長安匯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共建西部腦科學產業平臺。這一消息在備受業界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人們的追問:一批大健康領域重點項目、優質企業在這里落地建設、集聚發展,秦漢新城,憑什么?
當大健康產業站上黃金風口,秦漢新城如何布局?
人類為何擁有意識?思維的本質是什么?記憶如何儲存與恢復……這樣的腦科學,是不是很“硬科幻”?
秦漢新城與西北大學、長安匯通投資合作共建的西部腦科學產業平臺,計劃通過設立研究中心、專項基金和人才培養機制,?導入?西北大學頂尖腦科學成果,打造標桿性產業孵化器及公共研發服務平臺,推動腦科學領域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聚集區。
這是2025年邁入下半程后,秦漢新城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最新動作。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健康產業消費趨勢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大健康產業總收入規模達9萬億元。市場需求加上技術進步與政策支持,2025年,大健康產業迎來真正爆發期。風口之上,將大健康產業作為主要“賽道”之一的秦漢新城,如何構筑競爭新優勢?
工業立城,產業強城。進入2025年,秦漢新城全面開啟“二次創業”,在詳細梳理產業資源和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以持續提升承載力、吸引力和輻射帶動力為目的,重點打造4大城市“樣板區”,大健康先進制造產業片區成為重點板塊之一。
根據最新印發的《?秦漢新城大健康產業鏈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大健康先進制造產業片區將以“一園四區+拓展區”總體規劃協同發展:圍繞總規劃面積13.72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區·秦漢大健康產業園,南區(專業醫療創新服務區)、西區(大健康成果轉化示范區)、東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中區(產城融合配套發展區)和拓展區各騁所長、擺脫同質、協同推進,加快激活區域產業聚變效應。

“以空軍軍醫大學、陜西省人民醫院西咸院區、西安萬洋眾創城等為龍頭牽引,瞄準醫療服務及器械耗材、體外診斷、檢驗檢測等產業鏈方向,加大優質企業項目招引落地和全要素服務保障力度,補鏈打通堵點,強鏈助推升級,做強企業有收益、產業有發展、人才能創新的產業發展良性生態。”秦漢新城大健康產業園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
基于“搶位+錯位+定點突破”的“新打法”,秦漢大健康產業定下近期發展目標——力爭到2027年,引進行業100強鏈主企業投資項目不少于5個,落地重點產業鏈項目不少于20個,通過龍頭鏈主引領建鏈、優質項目卡位入鏈、創新平臺協同強鏈,打造醫療器械、細胞與基因治療、醫療與健康服務3大產業方向10條細分產業鏈,形成“產、學、研、醫、金”“五位一體”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整體產值力爭突破50億元。到2029年,產業規模力爭達到80億元。
產業聚集效應形成,如何向更深層次協同發展進化?
80億元的“五年目標”如何實現?“協同發展”成為關鍵詞。
依托“一園四區+拓展區”,秦漢新城大手筆整合區內重點項目、平臺、企業等優勢資源,圍繞健康醫療、分子診斷、干細胞前沿技術、高端康養、尖端醫療器械、動物醫學等產業方向,全面構建起醫、產、研融合發展新格局。
目前,秦漢新城已聚集大健康領域企業500余家,其中重點產業鏈企業1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2家、專精特新企業4家、規上企業10家。
僅今年以來,就有達碩實驗動物西北區域中心、陜西歆智質譜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仁康藥業集團(西安)大健康全產業鏈基地等多家企業、多個項目簽約入駐、落地開建。

那么,不同企業、項目之間,怎么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扎堆”走向“共生”?如何打破“孤島效應”,形成“熱帶雨林”生態?在強化頂層設計和空間布局的同時,秦漢新城還從載體搭建等層面著筆。
今年5月,秦漢新城與陜西省人民醫院簽署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省人民醫院秦漢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概念驗證中心、公共實驗共享平臺。“這3個載體,主要為科研院所及醫療機構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和驗證服務。”陜西省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前,秦漢新城已搭建陜西醫工產業聯盟、秦創原總窗口大健康產業創新研究中心、西咸新區醫療器械審批服務分中心、西安醫療器械創新服務中心、生物醫藥科技研發創新中心等多個平臺,全方位推動大健康產業協同發展。
其中,陜西醫工產業聯盟整合高校醫院、研究院所、投資機構、企業、協會等多領域資源,建立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醫工產業智囊團、醫工成果轉化專屬平臺、學術交流平臺、大健康產業示范基地等載體,打通連接各方的橋梁和紐帶,保障研發、資金、實驗、市場、人才等產業鏈各環節快速響應。目前,聯盟已聚集企業近40家。
全省首個干細胞臨床轉化平臺西咸新區干細胞轉化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國家干細胞資源庫陜西唯一合作單位西安初源賽爾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搭建,目前已吸引12家產業鏈企業聚集。
今年5月落地的秦創原·秦漢非臨床模式動物實驗一站式中試基地,為生命大健康、醫藥、醫療器械等領域企業提供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一站式中試平臺,由秦漢新城與達碩生物合作共建。
共建、共生、共創、共享,依托這些特色平臺,通過“招大引優”與“育苗培優”雙輪驅動,秦漢大健康構建起“大樹”與“幼苗”繁茂共生的產業生態。
踏浪大健康產業藍海,如何拆掉“圍墻”合力搶灘?
長安匯通集團旗下的產業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聚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為新質生產力壯大夯實金融基底。秦創原科技創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長安匯通的子公司,7月22日與空軍軍醫大學40多位專家學者交流座談,講解已有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共同探討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領域的成果轉化路徑。秦創原科技創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將提供全鏈條服務支持,助力高校專家學者的科研成果從理論到小試、從中試驗證走向市場、服務社會,推動研發科技創新,加速科研應用實踐。

3月底,西安交通大學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的?30余名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考察了秦漢新城大健康產業發展狀況。西咸新區予果微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綠春認為,政府部門是科研項目落地轉化的“幕后推手”,秦漢新城務實的產業政策和高孵化能力園區平臺,是研發“動”能成功轉化為產業“勢”能的關鍵。
高校企業密集考察,產業項目加速集聚,印證了秦漢新城在大健康領域的比較優勢。
那么,在大健康產業爆發增長的當下,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如何擰成一股繩,從而搶占發展先機?
在秦漢新城,行業主管部門作為“群主”,將園區、企業、高校、醫院、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拉入群中,合力搶灘大健康產業發展賽道。
政策抓手層面,秦漢新城通過施行《關于打造充滿活力的人才集群進一步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試行)》等系列舉措,全方位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其中,涉及醫藥項目建設、新藥仿制藥研發、醫療器械研發、臨床試驗等領域的12條扶持政策,以真金白銀為轄區企業發展助力。
最新印發的秦漢新城大健康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和鏈上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聚焦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服務等產業鏈,通過重點項目、鏈主企業牽引帶動,加快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實現“項目同圈”“產業同圈”,推動產業規模能級躍升。
特色平臺加持,政策精準賦能,填平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鴻溝,拓寬了企業發展邊界。
隨著陜西省人民醫院西咸院區全面運行,空軍軍醫大學和空軍第九八六醫院整體搬遷,醫教產研四位一體協同發展的“任督二脈”得以打通,秦漢新城大健康產業“串珠成鏈”的發展新勢能正在形成。
陜西省人民醫院西咸院區是集醫療、急救、教學、科研、康復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三級甲等公立醫院,正發揮其醫療救治、人才培養、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優勢,融入新城大健康產業發展。
空軍軍醫大學是培養高、中層次醫學專業人才的全國重點大學,將發揮其在生命健康等領域的優勢,統籌平臺建設、人才培養、醫療衛生等一體化發展,提升關鍵核心領域和前沿引領技術競爭力,加強科技創新屬地化深度融合,成為秦漢新城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
秦漢新城還與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發力。
比如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共建大健康產業發展人才培訓基地,向園區企業定向輸送復合型人才。同時,秦漢新城將依托交大科研優勢,積極推動手術機器人、基因檢測等前沿技術產業化落地,通過“學科鏈-產業鏈”深度耦合,構建覆蓋基因治療、數字療法等新興領域產業矩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里正在構建一座沒有圍墻的“產業大學”。
產業空間+協同創新+人才引育+政策支持,在這片大健康產業熱土上,多主體協同、資源高效配置,技術、人才、資本自然循環的創新生態系統加速構建,百億級產業集群正從藍圖寫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