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西安日報刊發報道《小材料大作為 輻射探測裝備有了“中國芯”》關注灃東新城入區企業陜西光子核儀輻射探測科技有限公司,在半導體材料研發中取得重大進展,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

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日益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在這一浪潮中,陜西光子核儀輻射探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子核儀”)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上的佼佼者,其在半導體材料等前沿領域的重大突破,不僅成功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更成為西安打造“全國新材料高地”的重要實踐者。
推動新材料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光子核儀成立于2022年,扎根于陜西省西咸新區秦創原核心地帶。雖是一家年輕企業,卻依托西北工業大學輻射探測材料與器件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快速構建起覆蓋“材料-器件-系統-裝備”的全鏈條研發體系。
公司研發團隊憑借新一代輻射探測產品,已在國際、國家及省部級競賽中斬獲獎項20余項。企業專注新一代輻射探測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化,核心產品涵蓋雙能X射線骨密度儀、gamma相機、智能輻射監測儀等高端裝備,廣泛應用于醫療影像、工業無損檢測、核輻射監測等多個前沿領域。
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自起步就堅定‘材料先行’的戰略——沒有先進材料,就沒有領先的探測器。秦創原所提供的平臺資源與政策支持,為我們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寶貴沃土。”
在秦創原“半導體材料+超導材料+鈦合金”的產業生態中,光子核儀以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為突破口,持續推動新材料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逐步成長為區域新材料生態中不可或缺的創新力量。

圖:工作人員展示碲鋅鎘薄膜的后道加工環節
為全產業鏈的國產化注入強勁動力
光子核儀的核心突破,源于在新材料研發與器件工藝領域的持續深耕。以碲鋅鎘(CdZnTe)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憑借卓越的光電性能和輻射響應特性,一直是國際輻射探測領域競爭的高地,但其制備工藝長期被國外嚴密技術封鎖。
通過自主研發的“大尺寸氣相外延碲鋅鎘單晶制備”專利技術,團隊成功將碲鋅鎘薄膜的單晶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晶體尺寸突破6英寸大關,顯著提升了結晶質量與生產效率。這項技術不僅打破了國外的長期壟斷,更推動材料產能實現150%的跨越式增長。“我們不僅僅是在做材料,更是在打造可工程化、可產業化的材料系統。”技術負責人表示,“每一項工藝突破,都在為全產業鏈的國產化注入強勁動力。”
在此基礎上,團隊成功研制出全國產化的水下無人輻射偵測系統、多功能機器狗設備,以及全數字輻射探測與成像系統平臺。該系統具備低劑量成像、高信噪比和高時空分辨率等優勢,可廣泛應用于醫療、安檢、工業檢測等多個高端領域,真正實現了從核心材料到整機裝備的全面自主可控。
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圍繞核心技術的系統化知識產權布局,擁有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外觀專利1項和軟件著作權2項,并發表相關論文20余篇,構筑起一套完整且自主可控的技術保護體系。

圖:光子核儀研發的個人輻射劑量儀的核心探測單元——一片采用碲鋅鎘薄膜材料精密加工而成的5×5×1mm3探測器芯片
展現“中國智造”競爭力
在秦創原平臺的整體規劃中,新材料產業被定位為驅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光子核儀正深度融入秦創原“孵化器+加速器+產業鏈”三級創新體系,不斷拓展產學研合作的深度與產業協同的廣度,積極融入區域協同創新的生態圈。
未來,公司計劃圍繞“高性能輻射探測材料與智能裝備”主軸,持續加大在超導材料與鈦合金結構材料等方向的研發投入,積極探索新材料在核醫學、航天探測及國防科技等更前沿領域的創新應用。同時,企業也將加速推進產能擴張與全球市場布局,推動更多國產高端裝備走向國際,展現“中國智造”的競爭力。
“秦創原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政策與空間的有力支持,更構建起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創新網絡。”公司聯合創始人、西工大重點實驗室骨干強調,“我們將繼續堅持以材料原創技術為根、以市場需求為牽引,助力陜西乃至中國在新材料與高端裝備領域贏得更大話語權。”
光子核儀的快速成長,是西安依托秦創原推動新材料研發與產業融合的鮮活實踐。通過聚焦關鍵材料突破與全鏈條創新,這家年輕企業不僅實現了技術自主與產能跨越,更成為中國新材料產業向高端化、自主化邁進的一個標桿。
在“新材料強國”戰略指引下,像光子核儀這樣的創新力量,正不斷助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生力軍。
(來源: 西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