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雙碳”目標引領全球能源變革的時代背景下,涇河新城以創新為引擎,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不斷強化綠色發展的戰略支撐。近日,涇河新城入區企業陜西川承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承儲能”)憑借其在全釩液流電池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成果,榮獲2024-2025年度全球液流電池儲能卓越新星獎,成為行業矚目的焦點。此次獲獎,不僅彰顯了企業在液流電池儲能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也反映了涇河新城在推動綠色能源創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作為陜西川承實業控股集團旗下的高科技企業,川承儲能自2020年進軍全釩液流儲能領域以來,以創新為引擎,成功打通了從關鍵材料研發到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閉環。如今,公司自主研發的42kW和47kW全釩液流電池堆已實現穩定量產,不僅能量效率突破81%、電解液利用率超70%,更能以110%超功率靈活運行,展現出穩健的產品性能。
川承集裝箱式全釩液流儲能系統如果把儲能系統比作一個“超級充電寶”,那么它的核心——電堆,就像充電寶的“能量引擎”。為使這個“能量引擎”持久且穩定,川承儲能自主研發了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系統,實現從電堆到子模塊、再到功率模塊的分級保護控制。如同為儲能電池配置了智慧“管家”,通過BMS系統,智能化管理電池的充放電過程、實時監控狀態、均衡能量分配并保障安全運行,為儲能產品提供精準可靠的“健康守護”。該儲能系統循環壽命超過20,000次,使用壽命可達20年以上,全生命周期內容量保持率接近100%,還具備寬溫域運行能力,適用環境更加廣泛,不畏高溫,不怕嚴寒,可在-10℃至45℃范圍內穩定工作。
電堆若將電池堆比作儲能系統的“心臟”,川承儲能的系統工程則為其構建了敏銳的"神經網絡"。自主研發的BMS系統如同智慧中樞,通過電堆→子模塊→功率模塊三層防護架構精準調控,不僅實現20,000次循環壽命突破,更在20年設計周期內創造了容量保持率接近100%的優異表現。這套系統更能在-10℃嚴寒至40℃高溫環境中穩定運行,歷經上千次充放電考驗,性能始終保持行業領先。
川承上下層式全釩液流儲能系統當我們聚焦儲能產品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場景時,離不開對系統擴展能力的需求。系統強大的擴展能力時,川承儲能的創新空間設計也顯現出了獨特的工程智慧。企業對研發的全釩液流儲能產品采用功率與容量單元化設計思路,支持從千瓦到兆瓦級的靈活配置。標準化集裝箱如同積木般自由組合,輕松覆蓋從家庭千瓦級到電站兆瓦級的應用需求。其中,集裝箱雙層堆疊技術更是通過空間優化設計,較傳統方案節省了40%的占地面積,在土地資源日益珍貴的電網站點應用中展現出顯著優勢。這套兼具經濟性與適應性的系統,正在電網調峰、風光儲能等場景持續釋放高效能量。
廠區平面圖如今,以智能制造產業鏈為軸心,涇河新城正向縱深布局。在這片沃土上,川承儲能打造的年產能可達300MW/1200MWh的現代化研發生產基地已拔地而起,如一顆“新星”融入產業脈絡里。在這里,企業不僅具備規模化制造能力,更構建起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精益管理體系。研發端,川承儲能堅持“測試驅動設計”,在電堆結構、系統集成等關鍵環節進行多輪仿真與實證驗證,確保產品從設計源頭即具備高可靠性與長壽命基因。生產端,產線與裝配工藝深度融合,每一環節均設立質量“門禁”,保障每一臺產品性能的高度一致與安全穩定。從核心材料供應商的嚴格篩選,到關鍵組件的層層測試,再到整機系統的綜合驗證,企業實現了對產品質量的自主掌控與持續優化,形成從研發到制造閉環可控的完整鏈條,為核心產品性能與長期運行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里,從電極裁切的精準利落,到膜組件生產的環環相扣,一條條全流程產線如血脈般貫通,構建起核心部件自主掌控的完整鏈條,彰顯著強大的自給自足能力。 川承平鋪式全釩液流儲能系統電網側 基于此硬實力,川承儲能更是將場景化應用全面鋪開。面向發電側與電網側的平鋪式儲能系統,企業開發了平鋪式儲能系統,可按需定制容量,增強新能源消納能力,護航電網穩定運行;專為工商業設計的集裝箱系統,則以75%以上的充放電效率為工業園區、商業綜合體等用能單位提供經濟性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能源成本優化和運營效率提升。
這些成果的根基,深植川承儲能的創新基因。企業研發人員占比近50%,持有二十余項授權及在研專利、軟著,并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深度科研合作關系,研發技術持續迭代,持續突破技術瓶頸不斷突破。結合應用場景需求,在強大的科研實力疊加下,企業積極在科研階段不斷完善全釩液流儲能產品性能,打通研發鏈條中的關鍵環節,有效推動了全釩液流電池技術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快速落地。作為行業標準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川承儲能在2025年先后承辦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會議,參與《液流電池儲能電站系統效率評估方法》等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為推動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貢獻了力量。
同時,企業還通過了ISO三大管理體系認證,42kW、47kW電池堆產品認證工作穩步推進,并計劃于2026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進一步夯實其在技術引領和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從實驗室的技術突破到生產線的規模化應用,從單一產品創新到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川承儲能的成長軌跡清晰地映射出涇河新城在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布局與務實推進。這座以創新為基因的產業新城,正通過政策扶持、平臺搭建、生態培育等多維舉措,加速構建涵蓋核心材料研發、關鍵部件制造到系統集成的全鏈條產業體系。
今后,涇河新城將繼續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輻射效應,以川承儲能等標桿企業為引領,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雙碳”目標注入更多產業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