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3月20日,平安陜西建設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西咸新區榮獲全省首批“平安金鼎”,這也是陜西省平安建設的最高榮譽。
2019年起,省委平安陜西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平安創建命名工作,連續兩年、四年、六年達到平安市(區)、縣(市、區)標準的,相應授予“平安銅鼎”“平安銀鼎”“平安金鼎”。
2021年、2023年,西咸新區先后獲得全省首批“平安銅鼎”“平安銀鼎”。2025年,新區連續六年獲評全省“平安區”,并榮獲全省首批“平安金鼎”,這一榮譽不僅是對西咸新區長期以來深耕社會治理、筑牢安全防線的充分肯定,更彰顯了新區在創新治理模式、護航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顯著成效。
“一站式”解決
矛盾糾紛“疑難雜癥”
去年,渭城街道一站式矛調中心接到轄區龔東村網格員小張報稱,該村村民劉某與同院居住的張某因房屋分割發生矛盾,問題長期難以解決,請求矛調中心介入。渭城街道一站式矛調中心立即受理,經走訪發現,二人矛盾糾紛積怨多年,不易化解。
渭城街道一站式矛調中心組織街道平安辦、司法所、派出所、村委會共同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平安辦聯合村委會多次入戶走訪,司法所工作人員聯合人民調解員分別從法、理、情等方面耐心疏導雙方并提出建議,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并簽下調解協議書。
在西咸新區,這樣“一站式”解決矛盾糾紛“疑難雜癥”的案例每天都在發生。西咸新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常態化組織開展各類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起底活動,扎實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實現新區、新城、鎮街三級一站式矛調中心全覆蓋,將90%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為了讓服務更進一步,西咸新區還緊扣“鎮街強治理”目標,在全域社會治理調研基礎上,深入開展基層治理三年行動,聚焦群眾關切,開展行業治理專項行動,解決80項民生問題,實現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的跨越。
深化警社共治
持續織密加牢“防控網”
近日,北杜街道空港花園社區第一網格專職網格員接到轄區民警的協查電話,得知居民王女士可能正遭受電信詐騙。詐騙分子致電王女士,謊稱其名下價值百萬的醫療保險處于擱置未處理狀態,銀行卡余額將自動轉出。王女士信以為真,按照對方指示進行操作,不慎泄露了銀行卡和支付寶賬號。
網格員與民警迅速前往王女士家中勸阻,耐心說明情況,并協助王女士通過人工客服掛失銀行卡、關閉支付寶免密支付功能,修改相關密碼,成功幫助王女士避免了財產損失。隨后,網格員幫助王女士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并詳細講解功能與使用方法。
近年來,西咸新區積極探索提升平安建設水平新模式,通過基層民輔警、交警、社區(村)高效實時聯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處置安全問題,特別是在社會面突發案事件處置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省率先打造最小平安單元社會面治安防控體系,全區學校、醫院、商場、景區等人員密集區域已實現全覆蓋,通過反復培訓演練和每天不間斷拉動測試,各類群防群治力量緊急避險、防衛反擊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接近實戰化要求,群眾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
法治護航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2月,涇河新城“涇彩”法律服務團隊在對轄區重點企業開展“一對一”法治體檢時,發現某公司因勞動糾紛訴訟案件被咸陽市渭城區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執行信息在網上公示后,致使公司海外項目投標排名大幅落后,對企業聲譽和正常經營造成影響。
得知這一情況后,涇河新城“涇彩”法律服務團隊迅速行動,借助“府院聯動”工作機制,積極與咸陽市渭城區法院執行局溝通協調,詳細闡述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緊急需求,提供充分證據,闡明解決該問題對營造區域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在確保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推動法院加速執行流程。按照常規,此類執行流程完成大約需要15天,而此次僅用1天便順利完成,幫助企業及時挽回聲譽,恢復正常經營秩序。
在西咸新區,像涇彩”法律服務團隊還有很多,他們以法治助力營商環境持續提升。為更好地服務轄區企業,西咸新區在秦創原法治保障中心設立全省首家涉企案件接報案中心,運行以來涉企案件平均受理立案周期壓縮40%,涉企執法問題同比下降37%。在重點產業園區設立法治驛站,提供“陪跑式”法律服務,讓企業在“家門口”就能解決80%的常見法律需求。此外,新區還設立了知識產權保護專區,提供專利申請、立案引導、糾紛調解等“一站式”服務,優化“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機制。
下一步,西咸新區將持續完善“全鏈條風險防控體系”,推動平安建設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營商環境優化深度融合,為新區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