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以 “向創新汲動力 以新質賦活力” 為主題的第四屆企業創新發展大會在西咸新區舉行。
此次大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主辦,西咸新區管委會協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理事會承辦,吸引了眾多政商學研界的專家和企業代表參與,共同探討企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與新機遇。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雜志社理事會名譽理事長馬培華,國務院原副秘書長、第十二屆吉林省政協主席江澤林,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忠民,雜志社理事會理事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戴公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郭春麗,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韋大樂,陜西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王飛,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管委會主任齊海兵等領導和專家出席大會。
馬培華在開幕環節致辭指出,當前全球科技創新十分活躍,我國需將創新置于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國依托供需優勢,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取得了顯著的創新成果。要推進大中小微企業協同配合,發揮領軍企業的龍頭作用,培育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要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建創新平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要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加速整合,運用政策工具推動創新要素集聚,賦予企業家更多自主權。
江澤林在講話中回顧了西咸新區的發展歷程,用“理念觀念創新”“科技和產業創新”“組織創新”概括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諸多特點,對新區及參會企業創新發展提出期望。他指出,西咸新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管理體制高效、現代產業體系集聚成勢,依托陜西優質科教資源,新質生產力正加速形成。企業在發展中要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不斷優化自身實現快速發展。西咸新區和企業創新目標一致、發展路徑契合,希望彼此借鑒、相互助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取得更大成就。
韋大樂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宏觀經濟雜志社和理事會相關情況。他表示,雜志社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直屬事業單位,主辦 “兩刊一網”,旗下理事會致力于整合資源,搭建 “政企溝通橋梁”。在創新時代背景下,雜志社緊跟時代步伐,堅持守正創新。一方面推出 “宏觀經濟大講堂”,邀請專家開展講座,幫助企業了解宏觀政策;另一方面開展 “十五五規劃前期調研”,為地方規劃起草提供支撐,期待與企業家共同投身創新浪潮。
齊海兵在會上詳細介紹了西咸新區的發展情況。作為全國第七個、也是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經過多年發展,空間布局不斷優化,產業用地充足;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形成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持續引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的設立,加速了創新資源的聚集;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交通、教育、醫療等資源豐富,為企業發展和人才落戶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郭春麗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入解讀。她指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基礎更加牢固,新質生產力更加活躍,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同時,她對2025年經濟形勢做出了展望與預判。
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圍繞西部地區與大灣區的融合展開演講。他指出,陜西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工業基礎良好。未來應發揮本地優勢,持續擴大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通過企業與企業融合、高校與企業合作等方式,實現區域間的優勢互補。
隨后,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北極光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鄧鋒、吉林康乃爾集團董事長宋治平、農夫鋪子董事會主席兼CEO袁道紅分別圍繞企業數字化轉型、新形勢下科技投資現狀與方向等方面進行主題分享。
開幕式后,大會還安排了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
兩場“宏觀經濟大講堂”邀請到黃奇帆和王一鳴分別圍繞“以改革化解難題,以開放促進發展”和“以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主題演講;“企業出海” 主題論壇,探討中國企業“出海” 的機遇與挑戰;“數實融合” 主題論壇,熱議AI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新路徑;“綠色低碳” 主題論壇聚焦企業如何進一步推動綠色轉型與低碳發展。此外,部分與會代表還在西咸新區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
西咸新區作為本次活動的舉辦地,近年來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24年市場主體達到85.28萬戶、增長14%,新登記市場主體約占西安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的一半,多項指標增速位居西安市前列。多所知名高校與新區開展合作,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和承接東部先進制造業提供了雄厚的科技創新基礎和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本次大會為企業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平臺,眾多嘉賓的觀點碰撞,為企業在創新發展道路上提供了寶貴的思路。此次大會的舉辦對于推動企業創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企業將在創新的驅動下不斷發展壯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未來,西咸新區也將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吸引更多企業投資興業,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