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貫徹落實“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激勵作用,i灃東推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先進模范事跡專欄,教育引導激勵轄區黨員干部向先進典型看齊,向身邊榜樣學習,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

今年88歲的老人李俊麟,家住灃東新城陜一針小區。

1945年7月,僅僅13歲的李俊麟就入伍參軍了。1947年,在山東刁屯戰役中,李俊麟的左胳膊被迫擊炮炸傷。當時,解放軍野戰醫院醫療條件不好,連酒精等基礎的消炎藥物都缺少,李俊麟被炸斷的骨頭沒有接上,被認定為八級傷殘。

出院后,部隊本來安排送李俊麟去上學,但他克服種種困難及身體的病痛,堅持回到前線,參加淮海戰役。隨后,跟隨部隊渡過長江南下,沿著京滬鐵路,解放了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和上海等地。
1950年,李俊麟所在的部隊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李俊麟回憶,在朝鮮作戰時,天冷山高,自然環境惡劣,后勤供給也極度匱乏。戰爭初期,志愿軍們煮熟的土豆在戰場上被凍成硬邦邦冰棒,咬不動,必須得用刺刀切成小塊才能吃。 即便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李俊麟和戰友們依然堅持奮勇作戰,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一次,在成功摧毀敵軍的機場后,李俊麟留下了兩把不銹鋼餐具和一只手表當作這次戰斗的紀念品。

在李俊麟的整個軍旅生涯中,大小戰役的各種文書、勛章、紀念章、戰利品等,他都一一仔細保留。 “我把渡江戰役的紀念章弄丟了,幾十年沒有找到,特別遺憾。”李俊麟說。 從戰場上帶回來的各類紀念品是他一生最珍貴的守護,承載著那段炮與火、生與死的動人故事。

他要把這些東西傳遞給后人,讓后人們時刻銘記那段光榮的革命歷史,牢牢記住革命先輩們的歷史功勛,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1955年退伍后,李俊麟原本被安置在上海市紡織工業局針織內衣工業公司工作。1958年,他積極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的號召,帶著妻兒老小來到陜西,進入陜西第一針織廠工作。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同工廠上下職工不分晝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建立起了陜西第一家針織廠。

國慶節前夕,灃東新城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劉洪武看望慰問李俊麟,與老英雄親切交談,并向老英雄為建設新中國所做的努力致以敬意,劉洪武不斷叮囑老人要保重身體。劉洪武表示,老一輩英模先進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灃東新城大力弘揚老黨員老戰士的革命精神,充分發揚心懷人民、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引導全區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
無論是在國防建設還是經濟建設,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不管大小事情,李俊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堪稱新時代退役軍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