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源于對自我的身份定位,源于對“我是誰”的清醒認識。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有著特定的民族內涵,需要從“我從哪里來”求解,從中華民族的歷史中答疑。
從今年6月開始,以全國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馬克思指出,至今發生過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運動,或者都是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這個莊嚴的承諾是一切共產主義者的初心和使命。
初心之“初”——
源于“我是誰”的清醒認知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源于對自我的身份定位,源于對“我是誰”的清醒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馬克思主義科學地解釋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要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幸福而努力奮斗。人民立場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馬克思主義堅持無產階級和人民利益的立場,它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資本邏輯,導致無產階級的極端貧困、受奴役和自身異化。馬克思強調,通過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實現公平分配,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全人類的解放。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總能站在時代潮頭,把握時代脈搏,科學分析并有效解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和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主要矛盾,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實踐中實現初心、完成使命。
使命之“使”——
源自“我從哪里來”的歷史追問
中國共產黨是在近現代中國社會中成長起來的革命政黨,它的初心和使命有著特定的民族內涵。這個問題需要從“我從哪里來”求解,從中華民族的歷史中答疑。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近代以后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救中華民族于苦難之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奮起抗爭。中國共產黨自覺地順應了歷史潮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主要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實現民族獨立、國家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為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提供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國成立后,黨的主要任務和使命表現為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民族振興和人民的幸福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制度保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主要任務表現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和民族不斷振興而不懈努力。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主要任務和使命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鯤鵬擊浪從茲始”到“扶搖直上九萬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再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從根本上說,就是堅守了初心和使命。
初心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根本動力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中國共產黨在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創造了一個個奇跡。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更加重視“改善民眾生活”的任務,毛澤東指出,如果我們不能“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黨的八大會議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根據當時民眾的生活狀況,指出貧困不是社會主義,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最終要實現共同富裕。自此,中國共產黨開啟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謀幸福的新征程,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不斷努力奮斗。在新時代,國家發展目標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都促使黨要繼續堅持人民立場。現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靠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任務重、時間緊。怎樣更扎實、更真實、更穩妥地實現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面臨的重要問題和挑戰。同時社會主要矛盾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發展為“美好生活需要”,這預示著民生建設的內涵和重點、理念和方式、水平和要求將有大的變化。這需要黨在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時代坐標下,更好地滿足民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我們黨不忘初心,從根源上解答了“為了誰”的問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勇往直前的宗旨。
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初心和使命是統一體,初心決定使命,使命折射初心。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進行了一幕幕生動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然任何事業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黨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曾經歷過曲折,給黨、國家和人民造成過損失,但黨總能夠及時糾正錯誤,清除黨內的不健康因素,同時也為黨領導人民開啟改革開放、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積累了寶貴經驗。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把我黨在全國執政比作進京“趕考”,70年生動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證明,我們在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但是“趕考”還遠未結束。隨著黨和人民事業的不斷發展,從封閉到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所面對的問題更多、情況更復雜。從社會發展規律和國際形勢來看,我國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黨的初心和使命不僅構成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邏輯起點,更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實踐遵循。全面把握黨的初心和使命,對于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張文雅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