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8月13日,陜西省舉辦“奮力追趕超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三場系列新聞發布會,中共咸陽市委書記、咸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岳亮,咸陽市發改委主任李忠平出席,介紹“七十載富強人文健康奮進之路——‘大秦故都·德善咸陽’時代之變”,概括起來一共“五變”。
一變
一窮二白向繁榮富強的裂變
新中國成立之初,咸陽生產總值只有1.07億元,工業僅有紡紗、軋花、榨油、酒精幾家小作坊,當時用的還是清朝時從外國買來的機器。通過70年的改革發展,咸陽順利完成了經濟恢復、社會主義改造等各個建設階段的歷史任務,邁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2018年生產總值2376.45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200多倍,人均GDP達到54368元、增長了820多倍,公共財政收入89.09億元、增長了3900多倍。
今日之咸陽,迎來了向產業門類齊全、綜合實力雄厚的現代化城市的華麗轉身,正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加快追趕超越。現代工業發展蒸蒸日上。形成了以電子、醫藥、食品、紡織、建材、能化、裝備制造等七大優勢產業為支撐,高端能化、電子顯示、汽車制造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主導,CEC8.6代液晶面板及基板玻璃生產線、冠捷電視、新能源汽車、正泰智能電氣、法士特智能制造、浩澤凈水、天基互聯星座、孫思邈藥業等重點項目為龍頭的現代產業體系。
二變
封閉保守向開放通達的銳變
今日之咸陽,已經由過去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腹地,一躍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朋友圈”越交越廣,先后同10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交流與經貿往來關系,與日本成田、美國羅切斯特、法國勒芒、韓國義城郡等16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朋友圈遍及世界四大洲,在全國地級市排名位列前茅,是“中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
三變
舊鎮鄉集向現代城市的蝶變
上世紀中葉,咸陽城區只有3.03平方公里、人口1.85萬,25條街道總長也僅有10.4公里,渭河上沒有任何橋梁,群眾過河只能擺渡,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市區也只有人民路一條主街。經過70年的發展,全市城鎮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24萬,主城區面積擴大到90.6平方公里、人口達92.4萬,城鎮化率提高到51.3%。
現在,交通四通八達,境內公路超1.6萬公里,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達530公里,13個縣市區實現縣縣通高速;3條鐵路境內設站點34個,地鐵一號線二期工程今年通車;咸陽國際機場連續2年旅客吞吐量增速全國第一,1小時可通達國內40多個城市。
四變
絕對貧困向全面小康的巨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咸陽群眾生活積貧積弱,普遍掙扎在貧困線上。到了改革開放之初,人民生活水平雖然有所改善,但仍處在溫飽不足、供給不足的狀態。經過努力,咸陽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364元和10893元,是1978年的77倍和193倍。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堅決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責任,“六四四”工作法被國務院扶貧辦肯定推廣,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被評為“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年度最佳實踐案例”,是全國獲此殊榮的唯一一個地級市。
五變
文物大市向文化強市的質變
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大秦帝國》《那年花開月正圓》閃亮萬家熒屏,《黃土高天》《歲歲年年柿柿紅》登陸央視黃金頻道,電影《信·守》在巴黎文化節上映。注重抓好龍頭文化企業培育、文化園區優化和重大項目建設,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4%。才女陳更勇奪中國詩詞大會冠軍。
森林公園站將于今年通車
咸陽市發改委主任李忠平表示,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支持關中平原城市群和大西安建設的相關規劃,為咸陽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紅利。目前,已在地鐵線網規劃、道路無縫對接、西咸交通卡互聯互通等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地鐵一號線二期森林公園站將于今年通車試運行,將進一步加快咸陽、西安兩市有機融合。今天的咸陽,已成為關中平原城市群和大西安建設的重要構成、重要板塊、重要支撐,正在攜手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記者 任婷 實習生 井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