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秦漢新城綠地自貿綜合體效果圖)
(延鄉漢成帝數字博物館)
(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界面)
(中譯語通全球呼叫中心)
(航拍渭河秦漢新城段)
8月8日,秦漢新城比平時更熱鬧了一些。一個和語言、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伴的高科技企業——中譯語通科技(陜西)有限公司新址正式在此落戶。從“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到大數據平臺建設,中譯語通以“語言”作為連接中外交流的橋梁,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開文化的窗口。
而作為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的秦漢新城,近年來,緊抓“一帶一路”倡議和自貿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以歷史文化+數字技術為抓手,積極探索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體系和“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致力打造秦漢數字文化產業聚集地。
新絲路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探索建設和中譯語通的落戶,開啟了秦漢新城建設大西安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大門,為世界講述關于“秦漢”古老而嶄新的中國故事。
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體系源于歷史讓文物活起來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在“一帶一路”的總體設計中,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情感與文化情懷。
秦漢新城歷史文化悠久深厚。轄區內文物保護區占到新城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而且絕大部分都在核心地帶,集中了漢代9座帝王陵和秦咸陽城遺址,這些文物遺址遺存是絲綢之路“文化長河”中重要的見證者。
豐富的秦漢歷史文化資源,沉睡已久的遺址文物,如何讓它在新的時代中再次煥發生機,利用高新技術“讓文物活起來”,秦漢新城的探索和做法提供了很好的樣本。
“西咸新區肩負著創新城市發展模式的重任,特別是在以文化帶動產業和城市發展方面的探索。秦漢新城又以豐富的,并且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資源而著稱,這里更適合我們的發展。”秦漢新絲路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劍平表示。
2017年,依托秦漢新城豐厚的文化資源,新絲路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數字技術建設秦漢歷史文化資源云,對域內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采集、存儲、管理、開發與傳播,讓沉睡已久的遺址文物重新“活起來”。基地開創性地提出了“一基地七中心”的建設理念,同時建設包括秦漢渲染云、秦漢歷史文化資源云、秦漢教育云在內的絲路文化云集群,以及運營招商服務平臺等12個服務平臺,打造數字文化創意全產業鏈。由基地內入區企業利用秦漢渲染云技術和秦漢歷史文化資源云打造的《玎珰開講——述說漢景帝》已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據了解,預計在今年年底對外開放的延鄉漢成帝數字博物館,將依托互聯網、三維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漢成帝時期的歷史故事、人物和文化生動地再現出來。游客不但可以現場感受文物的魅力,還可以通過數字科技手段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下一步,新城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將沿線國家的博物館、文物通過數字化方式、以不同主題在這個平臺展示,真正實現讓文物活起來,通過這種交易平臺把社會化功能轉化成市場的一種機制,在產生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產生經濟效益,為大西安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搭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便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尤其是沿線60多個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反響。這些國家的國民使用不同的語言文字,要實現民心相通,語言是難題。
秦漢新城深知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因此通過廣泛開展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合作等嘗試,不斷發展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建設,以實現更好、更便捷的人文交流方式。
2016年6月,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應運而生。這是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西安外國語大學、中譯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秦漢新城管委會四方合力打造,旨在集政、產、學、研等多方優勢,利用世界領先的語言科技和跨語言大數據技術,為陜西省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語言和智庫支持。
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是基于國際領先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建設的跨語言大數據服務平臺,包括多語言全媒體呼叫中心、跨語言大數據中心、多語言定制APP、多語言視頻會議系統等板塊,涉及政務、商貿、旅游、法律、教育、醫療、海關、邊檢等各個領域,滿足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個人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克服相關語言障礙和獲得大數據信息方面的需求,推動語言服務貿易發展。
為切實支撐平臺建設,2017年1月,中譯語通陜西公司正式落戶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公司成立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但卻已經取得不少驕人的成績。尤其此次“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平臺已入選國家級服貿試點項目并將在全國復制推廣,“語言能力標準化服務體系及大數據平臺建設創新模式”已入選陜西省自貿最佳案例并將在全省復制推廣。
2017年3月16日,作為平臺運營主體的中譯語通科技(陜西)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平臺官網上線運營。2017年5月15日,平臺所屬多語種呼叫中心正式上線運營。
進駐秦漢新城一年多來,中譯語通依托自主研發的覆蓋機器翻譯、語音識別、大數據分析、大數據可視化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完成了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落地、平臺官網上線等具體項目實施,為新城建設數字文化產業聚集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開啟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為新城發展提供硬科技支持
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播通道,古絲路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時至今日,現代數字絲綢之路,肩負起塑造中國話語體系、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歷史使命。
數字絲綢之路,就是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
作為創新發展的西咸新區來說,發展數字絲綢之路,不僅能促進與沿線國家和西咸新區的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更能將西咸新區與沿線國家命運相連,成為緊密聯系的命運共同體。
在發展數字絲綢之路的道路上,秦漢新城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2017年12月,西安奧卡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秦漢新城,該公司致力于研發覆蓋全閃存存儲系統、數據平臺等領域,以存儲為基石,發展智慧物聯網、安全控制與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比如在海量的監控視頻中迅速提取需要的人物圖像,在影視產業里,如何更高效地進行渲染制作,這些都需要以高性能的存儲為基礎。這就是奧卡云數據的研發優勢所在。
數字絲綢之路的建設,離不開專業領域的科技人才。2018年5月,秦漢新城引進了美國硅谷高端人才約翰·卡爾邁克,他擔任西安奧卡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術官CTO。在他的帶領下,西安奧卡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聚集了40多位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端人才,還聚集了一大批大學生,并與數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技術進步。
據了解,目前西安奧卡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名為“OrcaStor-3000全閃存分布式存儲系統”的產品,因體積更小、運行速度更快,受到客戶的青睞。OrcaStor國產化,OrcaStor國產自主可控系列,OrcaStor-2000全閃存橫向擴展統一存儲,都以國內領先的技術在市場上受到熱追。
此外,還有奧卡云數據平臺,這是約翰·卡爾邁克正著手搭建的全新架構設計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基礎云,實時的、帶超級計算能力的云計算平臺,可以運用在超級智能視頻棧、3D城市規劃、無現金城市等應用上,使得大型解決方案成為可能。
下一步,秦漢新城將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引入更多的硬科技企業加快發展數字絲綢之路,為大西安數字經濟的繁榮奠定最堅實的基礎。王瓏
秦漢新城“試驗田”蝶變紀實
自2017年4月1日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功能區成立以來,一年多的時間里,在相關政策、機遇的疊加下,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今年8月31日,新增注冊市場主體869家,其中,企業715家(外資企業12家),個體工商戶154家。新增注冊資本163.76億元。新增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企業32家。
在試點任務落實方面,目前已完成5項,正在持續推進11項,計劃下一步探索5項;在承接國家試點方面,秦漢新城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試點在去年底接受國家局驗收并順利通過。今年6月份,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受理窗口已經開始預受理,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試點啟動儀式于8月份在秦漢新城召開。在特色案例培育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體系創新模式”案例和“語言能力標準化服務體系及大數據平臺建設創新模式”案例已被評選為全省最佳案例。一年時間里取得的一項項成果見證了秦漢新城的發展。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和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開放,自貿區的營商環境將持續提升,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在此落戶,為“一帶一路”陜西發展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同時,秦漢新城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一部分,肩負著“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區建設的重要使命。通過建設“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基地,全力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以歷史文化為源、現代數字技術融合的數字文化產業聚集區,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為世界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