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真是沒想到,只用3天就辦完所有手續,拿到全部證照了!”6月1日,在涇河新城政務大廳,拿到新開理發店所有證照的黃女士高興地說。之前,開辦理發店所需的營業執照、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及門頭牌匾備案等五個事項涉及三個部門,全部辦下來至少需要兩周時間。為最大程度方便轄區群眾,涇河新城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線上線下同步推出“一件事一次辦”套餐,將全流程壓縮到了5天。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涇河新城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構建起覆蓋新城-鎮街-村(社區)的政務服務網絡,先后推出101個事項服務套餐,探索“上門辦”“跨區辦”“一次辦”等服務模式,為服務群眾出實招、辦實事,出實效。
上門辦 — 干部“沉下去 服務送上門

“現在辦事服務太貼心了,我都不用出門,就有人替我操心,真是辛苦你們了。”5月31日,高莊鎮阜下村村民李阿姨從涇河新城基層便民服務專員”姚聯俠手中接過嶄新的老年證激動地說。李阿姨因幾年前一場大病導致半身不遂,行動不便,得知這一情況后,涇河新城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基層便民服務專員主動上門收取資料,辦好老年證后第一時間送到了李阿姨手上。
“基層便民服務專員既是政策的宣傳員又是為民辦事的監督員、聯絡員和服務員,群眾有困難,我們的專員能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基層便民服務專員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涇河新城有200余名服務專員,不定期深入基層社區,常態化為行動不便的群眾上門服務。
黨員干部沉下去,優質服務送上門。涇河新城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店小二”精神,為轄區群眾、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累計開展送證上門、送政策下鄉、車讓人、進社區義務勞動、關愛孤寡老人及“綠靚”行動等各類活動,上門為群眾制證、送證4674張,把“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真正地落到行動中。
跨區辦 — 手續在兩地 就近可辦理

4月28日上午,西安創美家紡有限公司法人李某來到涇河新城政務服務中心稅務“跨區通辦”窗口,申請經營范圍及生產經營地址變更信息確認,從抽號到辦理成功僅用了10分鐘。這項業務的辦結,標志著涇河新城“跨區通辦”正式實現。
“要是在以前我得回原注冊地辦理,費時費力,如今在咱涇河就能辦好,真是太方便了!”公司負責人李某高興地說。
跨區通辦負責人介紹,為方便新城周邊企業群眾辦事,涇河新城與西安市經開區、涇渭新城和銅川市、涇陽縣聯合,打通區域阻隔,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異地互辦。“跨區通辦最大的優點在于縮短了群眾辦事的距離、減少了辦事的時間。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審批服務的效率。”該負責人說,“以前在西安市經開區開辦企業,辦理稅務登記相關就只能去經開區辦理,但有了‘跨區通辦’機制,企業在涇河新城也能申請辦理業務,避免了企業兩頭跑,大大降低了企業往返奔波的時間成本。”截至目前,涇河新城已經整理推出105項“跨區通辦”事項,以“跨區域同標準通辦”模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一次辦 — 省時又省力 不用來回跑

日前,涇河新城玉灃智能制造中心項目負責人杜超一行來到了涇河新城政務服務中心,為工作人員送上一面錦旗:“你們的服務和辦事效率太高了!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
據了解,4月8日,涇河新城玉灃智能制造中心項目因公章刻制單位區域劃分無法查偽,導致同德國簽署設備采購受限,后期各項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杜偉到服務大廳反映情況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系刻章單位,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專項會議,經過協調,公章刻制單位開辟了綠色通道,容缺受理,為項目采購設備通關贏得了時間。
目前,在涇河新城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大廳,29家部門共303人入駐政務中心開展一站式服務,能夠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955項。在已經打包推出的101項“一件事一次辦”套餐中,群眾在一個窗口、接觸一名工作人員,就能辦完套餐中所有的審批程序,相較之前申請事項材料精簡20%、時限壓縮40%、跑動次數減少60%。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涇河新城首個特色政務服務便利店在茯茶鎮景區投運,把服務延伸到了企業和群眾身邊。
“民生無小事。只要群眾走進服務大廳,我們就要竭盡全力幫大家解難題、辦成事。”涇河新城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局長楊力說,“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痛點,鞏固黨史教育學習成果,為服務民生和區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