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犯罪嫌疑人彼此之間不接觸,也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全部以代號、昵稱相互聯系,作案得手后,迅速利用高科技手段將贓款分流、轉移、取現,與偵查機關搶時間、比速度……
9月20日,記者從河南省濮陽市公安局孟軻分局獲悉,該局歷時8個月,行程數萬公里,成功打掉一全鏈條式特大系列電信詐騙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團伙成員43人,破獲系列電信詐騙案件600多起,繳獲作案用的銀行卡432張、扣押作案手機51部,被害人遍布多個省市人數達1100多人,涉案金額1400多萬元。
據悉,2018年12月19日,孟軻分局轄區居民馮某報警稱,12月16日中午,他在家中接到一個電話,詢問其是否想要貸款。正為貸款發愁的他一聽,當即詢問需要什么手續。對方以需要銀行流水為由,讓其把5000元打到所提供的銀行卡上。馮某剛開始有些猶豫,擔心被騙,但年底急著用錢,還是打過去了5000元。沒多久,對方給其打電話說,錢已如數退回。他認為對方講誠信,真的是要銀行流水。隨后在對方的引導下,馮某一步步告知自己的銀行卡號和驗證碼。后來,他發現自己銀行卡內的1萬元被轉走,與對方再也聯系不上。
孟軻分局初查發現,此案件是系列案件,且系團伙作案,涉案金額巨大,遂抽調專人成立專案組進行偵查。專案組在濮陽市公安局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運用多種偵查手段,精準研判,逐步查清了此犯罪團伙組織分工和作案特點。
專案民警根據被害人提供的嫌疑人銀行卡,迅速對資金流向展開偵查,先后轉戰湖北孝感、武漢,四川成都、宜賓及云南曲靖、河北石家莊、福建安溪、河南鄭州等6省8市調查取證,鎖定嫌疑人。今年2月,民警相繼將負責取款的胡某等13人抓獲,3月上旬將實施詐騙的邱某等6人抓獲,3月末相繼將負責轉移資金的陳某等4人抓獲,5月末相繼將販賣個人信息的劉某等13人抓獲,8月末又陸續抓獲各鏈條犯罪嫌疑人7人。
經查,這一系列電信詐騙案件分為四個鏈條。第一個鏈條的嫌疑人在知名網站發布辦理高額貸款的廣告,誘使客戶填寫信息,再以每條40至50元不等價格進行販賣;第二個鏈條的嫌疑人買入信息后,根據客戶需求,實施精準詐騙,騙取2000元至5萬元不等;第三個鏈條的嫌疑人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刷P0S機將所騙錢款轉移至作案用的銀行卡;第四個鏈條為取款階段,上一階段嫌疑人將資金轉入銀行卡后,負責取款的嫌疑人接到微信取款通知,指使專門人員到附近ATM機將錢取出。
據嫌疑人交代,他們利用一些人征信低、無法在銀行辦理無抵押貸款又急需用錢的心理,先通過不法途徑獲取、購買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后冒充客服人員與被害人聯系,稱辦理銀行的貸款都需要一定的銀行交易流水,以刷銀行流水為由,讓被害人把幾千元不等數額的錢轉賬到所提供的銀行卡上,而后如數退回,反復幾次之后,獲取被害人的信任,當被害人轉入大額款項后,便不再退回,直接將其拉黑,或者通過上述手段騙取被害人銀行卡號和手機短信驗證碼,再將其銀行卡上的錢直接轉走。
孟軻分局案件偵辦大隊副大隊長梁方聚介紹說,電信詐騙案具有跨區域、專業性、隱蔽性等特點,再加上此案是團伙作案,犯罪嫌疑人反偵查意識強,且被害人對嫌疑人情況無從得知,偵查取證難度大。民警對所有的線索進行綜合梳理、剖析,最終確定了這一團伙的組織架構及人員組成。
“電信詐騙案的初查需要有一定的證據線索才能啟動,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被害人報案,二是公安機關的發現。”梁方聚坦言,隨著對網絡電信詐騙案的打擊力度持續加大,犯罪團伙不斷調整運行模式,嫌疑人一般有多個身份,作案時彼此以代號、昵稱相互聯系,不直接見面,得手后,能夠利用高科技手段將贓款迅速分流、轉移、取現。
專案組民警提示,被害人報案是電信詐騙案件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證據之一。一旦被騙,應當及時報案,重點講述發案時間、被騙方式、轉賬方式、轉賬金額、轉賬賬號等內容,以便警方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同時,公眾要提高防范意識,不要隨意將身份信息和銀行卡號提供給他人,轉賬匯款要謹慎,貸款要通過正規渠道辦理。對于陌生來電、非法鏈接,應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