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新建 鄧君
法制日報通訊員 何 寬
投資群里的“老師”“學員”全是演技一流的騙子,“炒股平臺”可后臺控制隨意修改參數。這樣的投資,當事人往往在損失慘重后才意識到進了“圈套”。
6月26日,隨著最后一個犯罪嫌疑人曾某林落網,廣東省河源市東源警方“凈網2019”行動成功告破一起以袁某龍為首的犯罪團伙借虛假炒股平臺實施電信詐騙的案件,共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涉案金額達100多萬元。經審訊,犯罪嫌疑人袁某龍等人對其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據悉,今年5月,東源警方發現源城區某公司涉嫌從事網絡電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的線索。由于這一犯罪團伙的犯罪手段隱秘,暫時亦未收到受害人報案,東源警方組織刑警大隊與網警部門對犯罪團伙進行秘密偵查,摸清這個團伙的活動規律。
經多日偵查,辦案民警發現這是以投資股票炒期指獲利為名目,實則通過暗箱操作進行詐騙的犯罪團伙。6月6日,抓捕時機成熟,刑警大隊與網警部門聯合實施抓捕,對位于源城區某寫字樓的詐騙窩點實施精準打擊,將正在電腦前忙于“演戲”的7名嫌疑人抓捕歸案,成功搗毀這一犯罪團伙,現場繳獲作案使用的電腦、手機及銀行卡一批,及時收集固定了這個團伙的犯罪證據,并依法對犯罪嫌疑人曾某林實施網上追逃。
經查,嫌疑人袁某龍伙同張某禹于今年3月,以張某禹的名義開設貿易有限公司,先后招收了劉某生、張某等6人作為公司員工。主要嫌疑人袁某龍通過在互聯網上發布炒股經驗的文章,吸引客戶點擊文中的網頁鏈接進去聽課,客戶聽課以后有意向炒股的,就把受害者拉到自建的微信群里,進一步誘騙客戶在虛假的炒股平臺上進行投資炒期指。
這個犯罪團伙分工明確,分別在微信群里扮演股票老師、老師助理及客戶,這群“演員”一唱一和,逐步將受害人拉入精心設計的騙局之中。由于虛假投資平臺的數據可以操作修改,受害者根本不可能賺錢,犯罪分子會先讓小額投資的受害者賺取蠅頭小利,待受害者加大投資金額時,再分一次或分數次操作修改平臺數據,達到吞噬受害者錢財的目的。部分受害者直到公安機關通知其協助調查提供證據時,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
目前,曾某林因涉嫌詐騙罪,被東源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袁某龍等7人經東源縣人民檢察院批準,于6月26日被東源警方依法執行逮捕。
警方提醒,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渠道時,應該選擇正規的投資平臺。尤其不要隨意進入股票群、投資群,群里很可能除了投資者之外,其他人都是騙子。同時,不要有一夜暴富的幻想,高回報、高收益都是騙子常用的伎倆。部分被詐騙的受害人進行所謂的“投資”后,仍盲目認為是正常投資虧損,應及時辨明真相并向當地警方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