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從親戚口中聽說自己母親在四處借錢,家住西安市長安區的強先生一問,才得知老人通過電話購買了各種各樣的所謂“收藏品”,且幾年下來已經花了40多萬元。
老人花40多萬元購買“收藏品”
49歲的強先生在灞橋區紡織城工作生活,父母住在長安區鳴犢老家。2018年5月,他因母親向人借錢,發現了她隱瞞3年的秘密——購買收藏品投資。
強先生稱,在他的詢問下,母親告訴他,2015年4月,她在某頻道看了一檔電視購物節目后,打電話訂購了一張《清明上河圖》,但由于沒記清物流信息,這次購物以失敗告終。2016年6月,一個自稱荊毅的人給她打電話,說自己是中華典藏公司的工作人員,向她推銷一款名為“開國將帥全玉璧”的藏品,她花了1400元買下。之后,荊毅又陸續向老人推銷藏品18件,老人共計花了20多萬元。
老人說,2018年3月份,又有一名叫蘇琳的人聯系到她,先后向她推銷收藏品10余件,在蘇琳處,她也花了20余萬元。說起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買收藏品,老人稱,荊毅、蘇琳都告訴她,這些藏品升值空間很大,再轉手拍賣出去能賺大錢。
昨天,強先生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為了讓母親相信這一點,這些人為老人辦理了一張VIP收藏會員卡和一張VIP收藏貴賓卡,并稱辦了這些卡,就可以給會員客戶舉辦拍賣會,使其購買的收藏品增值賣出好價錢。這些藏品通常通過快遞或者專人送貨上門,老人收到貨之后再當面付款。他在聽完母親描述之后,仔細查看了這些藏品,發現大多都名不符實,懷疑老人落入了騙局。
“為啥覺得我媽遇到了騙子,一是因為他們的東西太假,以所謂和田玉為例,其實就是樹脂制品。二是他們承諾的拍賣會,一次也沒有舉行,只是在一味勸說買家購買藏品。”強先生說,之后,他在網上搜索相關案例,發現類似騙術警方早做過提醒。
這些錢眼瞅打了水漂
為了抓到騙子,強先生讓母親假裝有意再次購買“收藏品”,聯系到了蘇琳。
2018年5月30日,當“送貨人”再次送貨到家時,強先生與鄉親們攔住對方,并將其扭送到了派出所。
“送貨人有兩個,男的說他只是個送貨的,啥都不知道;女的說她是陪男的出來玩的,都不愿意提供賣方信息。后來見我要報警,女送貨人稱,愿意將蘇琳賣給我媽的東西全部作退款處理,但后來到了派出所又變了,只愿意退4件藏品的錢,總共退了6萬元?!睆娤壬f,在他看來,這兩人背后是一個靠出售假藏品獲利的詐騙集團,僅做退貨處理是不行的,還應該通過二人挖出背后的團伙。
強先生說,現在過去了快一年,荊毅、蘇琳早已聯系不上了,母親損失的40多萬元,也眼看打了水漂,這讓他一籌莫展。他稱,母親投入的40多萬元里,有30萬元是自己二弟因醫療事故身亡后獲得的賠償金。其余一部分是兩位老人積攢多年的積蓄,還有一部分是向親友借的。
本報記者 張晴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