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電信詐騙防不勝防,不少網友都曾被騙過。公安部門在加大破案打擊力度的同時,近日發布了常見詐騙案例。本期主持人為廣大網友具體解答常見問題。
問:生活中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有哪些?
主持人:生活中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有:仿冒身份欺詐,就是通過冒充偽裝成領導、親友、機構單位等身份實行欺詐;購物類欺詐,就是通過以各種虛假優惠信息、客服退款、虛假網店實施欺詐;利誘類欺詐,就是以各種誘惑性的中獎信息、獎勵、高額薪資吸引用戶實行詐騙;虛構險情欺詐,就是通過捏造各種意外不測、讓用戶驚嚇不安的消息實施欺詐;日常生活消費類欺詐,就是針對日常生活各種繳費、消費實施欺詐騙局;釣魚、木馬病毒類欺詐,就是通過偽裝成銀行、電子商務等網站竊取用戶賬號密碼等隱私的騙局,等等。
問:網購在方便購物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網購時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主持人: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成正規微商,以優惠、打折、海外代購等為誘餌,待買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等為由要求加付款項實施詐騙。
此外,不法分子還會冒充淘寶等公司客服,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短信,謊稱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需要退款,引誘買家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還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網店,在事主下單后便稱系統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過QQ發送虛假激活網址,讓受害人填寫個人信息,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發布二手車、二手電腦、海關沒收的物品等轉讓信息,事主與其聯系,以繳納定金、交易稅手續費等方式騙取錢財。
問:生活中有很多詐騙活動是通過電話實施的,對于電話詐騙應該如何防范?
主持人:如果電話欠費,電信公司會發送欠費催款單,而且通常是在月底和月初由電腦語言提示“電話欠款”,并非人工直接轉接。公安局總機號碼、檢察院總機號碼都是虛擬的電話號碼。實際上,這些總機電話只能接聽不能外撥,如接到類似電話即可認定是詐騙。
另外,千萬不可相信所謂的購車退稅、購房退費等謊言,如果真有退稅政策出臺,稅務部門會通過媒體發布權威信息,不會以電話形式通知。
銀聯客服中心告知你信用卡透支等情況時,可要求對方說出你的姓名、住址、信用卡賬號等資料加以核實。如果你對賬戶消費有疑問,可向銀行查詢,各銀行都設有24小時固定客服熱線。
公安機關提示,接到陌生電話時,注意核實對方真實身份,不可輕易匯款。同時,要與相對人或朋友核實信息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