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反詐常識

法治網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筑牢網絡空間“防火墻”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兩高”報告記錄了過去一年的法治足跡,“嚴懲電信網絡詐騙”是其中的關鍵詞。“兩高”報告以務實態度回應公眾期待,通過強化司法打擊、創新維權機制,為公民權益筑起法治屏障。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呈現技術化趨勢,利用AI語音合成、深度偽造視頻技術等方式,讓普通民眾防不勝防,受害者動輒損失數十萬元,甚至引發家庭悲劇。同時,由于電信網絡詐騙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集團頭目和骨干往往躲在境外,形成跨境作案產業鏈,使其具有成本低、收益高、易復制、難追查等特點,已成為當前的主流犯罪。面對這一嚴峻形勢,一方面,最高檢聯合公安部督辦涉緬北電信網絡詐騙等重大案件,指導浙江檢察機關對緬北明家犯罪集團及關聯犯罪集團成員39人提起公訴,堅持深挖組織者、領導者及幕后“金主”,依法從重從快對電信網絡詐騙進行嚴厲打擊,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起訴7.8萬人,同比上升53.9%;2024年全國審判機關審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萬件8.2萬人,同比增長26.7%。兩組數據的上升,表明我國打擊跨境電信詐騙取得顯著成效。另一方面,最高檢、最高法、公安部聯合制定《關于辦理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司法標準,提升打擊效率,力求第一時間凍結資金、最大限度追贓挽損,為依法打擊跨境電詐犯罪提供了法律適用支撐和規范指引。

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頻發與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具有直接關系。正是因為個人信息的泄露,使得犯罪分子可以通過精準畫像實施“定制化”騙局。非法獲取、販賣公民信息的黑灰產業也因此悄然滋生。然而,由于個人信息具有使用范圍廣、泄露發現難、調查取證難、證明與損害的因果關系難等特點,普通公民面對信息泄露時往往陷入“舉證難、成本高、賠償低”的維權困境。因此,將維權主體從個人提升至國家層面,由檢察機關通過刑事公訴和公益訴訟的方式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有助于填補救濟短板,具有重要意義。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針對旅行社、快遞、醫療機構、房產中介等行業泄露個人信息,以及互聯網企業違規收集、獲取個人信息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從嚴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并通過提起公益訴訟等有力措施,切實保護公民隱私和信息安全。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利用網絡實施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2458人,辦理公益訴訟5061件。通過“刑事公訴+公益訴訟”的組合拳,既有效降低社會公眾的維權成本,又掐斷電信詐騙的“信息源”,還倒逼企業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個人信息,真正把個人信息安全落到實處,筑起網絡空間的“防火墻”。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應成為公民權益的“流失地”。“兩高”報告中的務實舉措——無論是跨境追捕電詐頭目,還是公益訴訟劍指行業亂象,每一項行動都在詮釋一個樸素的真理:公平正義從來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生動印記。“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不僅是深入推進網絡依法治理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價值取向對時代命題的有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