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反詐常識

依法打擊網絡犯罪維護清朗安全網絡環境

  11月1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網絡犯罪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及10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長羅國良、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孫福輝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發布會。

  據孫福輝介紹,本次發布的《報告》數據主要來源于人民法院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臺,分析了全國各級法院一審以判決方式結案的刑事案件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8年網絡犯罪案件已結4.8萬余件,案件量及在全部刑事案件總量中的占比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大部分案件分布于東南沿海地區,福建、浙江、山西等十地網絡犯罪案件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超四成網絡犯罪案件為兩人及以上團伙犯罪,四分之三的案件被告人年齡在20至40周歲之間,網絡犯罪案件中30%以上涉及詐騙罪,占比最高。

  羅國良表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新型違法犯罪活動日益增多,詐騙犯罪也是如此,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成為侵犯公民財產安全的社會公害。人民法院一直堅持依法從嚴懲處此類犯罪及相關的上下游犯罪,堅決凈化網絡空間。

  犯罪日益“產業化”,引發次生危害后果嚴重

  詐騙犯罪的直接目的是獲取經濟利益,但是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之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引發次生危害后果的案件日益增多。如此次發布的被告人陳文輝等詐騙案和被告人陳明慧等詐騙案,犯罪分子實施詐騙造成了被害人徐玉玉、蔡淑妍死亡或者自殺的嚴重后果,社會危害性極大。人民法院對兩案的主犯陳文輝、陳明慧均依法頂格判處無期徒刑,充分體現了對此類犯罪依法從嚴懲處的精神。

  據介紹,在司法實踐中,絕大部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都是團伙作案。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鏈條化運作的方式更加明顯,各環節分工明確,流程化完成詐騙行為,使得各類詐騙迷惑性更強。如此次發布的被告人陳杰等詐騙案,該團伙成立合法公司,在公司名義掩護下組織上百人實施電信詐騙。該團伙成員各個環節分工明確,團伙內實行層級管理,甚至還有詳細的業績考核制度,案件規模大,社會危害大。羅國良表示,團伙犯罪歷來是刑法打擊重點,組織、指揮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也是對此類犯罪分子依法從重處罰的情節之一。

  《報告》顯示,19.16%的網絡詐騙案件具有精準詐騙的特征,即不法分子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有針對性地實施詐騙,大大地提高了詐騙得逞的可能性。如此次發布的被告人杜天禹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該案是被告人陳文輝等詐騙案的上游關聯案件,正是由于杜天禹非法侵入山東省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信息平臺網站,非法獲取當年考生個人信息,其中就包含被害人徐玉玉申請貧困生助學金的情況,這些個人信息向陳文輝出售后,陳文輝冒充財政局工作人員以發放助學金為名撥打電話,才導致徐玉玉接到詐騙電話后深信不疑,釀成悲劇。羅國良表示,人民法院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為詐騙犯罪分子取款等相關犯罪依法懲處,目的就在于要斬斷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鏈條,鏟除其周邊犯罪產業鏈,做到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實行全鏈條、全方位打擊。

  犯罪手段演變快,微信、QQ成電信詐騙“重災區”

  據公安部門統計,各種詐騙類型大概可分為48類共計300余種。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花樣翻新快,新手法層出不窮,且更加隱蔽、更具有迷惑性。如此次發布的被告人黃國良等詐騙案和被告人童敬俠等詐騙案,就是當前比較突出的“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案件,詐騙分子利用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大肆實施詐騙,甚至煽動群眾以領取分紅為由進京非法聚集,嚴重損害群眾利益,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形象,影響社會穩定。

  本次發布的被告人朱濤等詐騙案是數年前以“推薦優質股票”為名收取會員費、培訓費進行詐騙的變種,這種詐騙手法中的“網上平臺”或APP實際上是一個網絡投資詐騙平臺,以“投資理財”為幌子實施詐騙。這幾起案件均具有迷惑性、隱蔽性強,涉案金額大,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的特點,依法嚴厲打擊此類案件體現出人民法院注重打擊網絡犯罪,凈化網絡環境,保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作用。

  本次發布的《報告》顯示,微信已超過QQ成為網絡詐騙犯罪中使用最為頻繁的犯罪工具,超半數網絡詐騙案件中均有涉及應用微信實施詐騙的犯罪情節。微信、QQ等即時聊天工具已成為不法分子使用較為頻繁的工具。如此次發布的被告人楊學巍詐騙案,此類案件雖然涉案金額不大,但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甚至由此催生了一系列灰色產業,比如與微信相關的,但微信本身不具備甚至明確禁止的功能軟件的開發,而這些功能大都被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依法打擊此類詐騙犯罪,體現了人民法院不斷凈化網絡空間,維護清朗網絡環境的態度。

  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四個“不要”要做到

  本次發布的10起典型案例,一方面體現了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堅定決心和態度,另一方面也是一次生動的法治宣傳教育,提醒廣大群眾增強對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的識別意識和防范能力,促進形成群防群治的社會氛圍。

  據介紹,下一步人民法院將繼續發揮好審判職能,依法審理好每一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依法從嚴懲處犯罪分子,注重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關聯犯罪,繼續做好法治宣傳,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利益,維護電信網絡秩序,凈化網絡空間。最高人民法院還將加強對這一類案件的指導和協調工作,提高辦案水平、辦案能力。

  在答記者問時,羅國良表示,希望廣大人民群眾提升保護個人隱私意識,身份證等重要個人信息不要存在手機里,更不要給陌生人提供。他還建議做到四個“不要”:不要向陌生賬號匯款,不要連接陌生的WiFi,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謹防電信網絡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