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誠信建設萬里行
近日,191名利用網絡刷單實施詐騙的犯罪嫌疑人被我公安機關從老撾押解回國,涉及國內多個省區市的800余起案件成功告破,涉案金額6000余萬元。
雖然各產業鏈條及國家有關部門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一刻不敢松懈,但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也在時時翻新,整體對抗形勢依然嚴峻。
誠信缺失專項治理新挑戰不斷
歲末年初,壞人作惡高峰,作為“誠信缺失專項治理”的重要內容,防治電信網絡詐騙迎來年度考驗。
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對科技日報記者說:“隨著打擊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電信網絡詐騙呈現詐騙目標精準化、詐騙腳本復雜化、詐騙鏈條產業化等特點。”
“精準化”是指不法分子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個人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詐騙,從“廣撒網”向精準詐騙轉移。
“復雜化”是指不法分子在制定“騙術”方面緊跟社會熱點,利用社會熱點事件傳播范圍廣、關注度高的特點,編造與社會熱點事件緊密相關的話術,誘使用戶上當受騙。
“產業化”是指不法分子從腳本編造、詐騙實施到銷贓分贓,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已形成了一條跨地域、企業化運作的犯罪產業鏈。
通信專業博士,原陸軍工程大學副教授張弛對科技日報記者說:“經過安全專家的反復提醒,我們早已對短信詐騙有了警覺,知道只要不主動轉賬就安全。但是,短信詐騙的技術升級了,甚至不需要用戶的任何操作,在睡夢中就能把你的錢偷走,警惕性再高也無濟于事,這讓我們每個人都處于危險之中。”
就像處于販毒源頭的毒梟很難抓到,雖然公安部門一直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遺憾的是,抓到的多是一些低端騙子。
張弛就曾潛伏在一些不為普通人所知的詐騙交流群,發現有“隱形人”在群里拋出制造接收機和偽基站的教程,詳盡完備到普通人都能組裝成功,并在發布“關鍵技術訣竅”購買方法后迅速消失。
張弛說:“躲在暗處操縱著黑產的‘隱形人’,可能是正在大學教書的教授,也可能是互聯網公司的安全專家,非常善于隱匿自己,發個帖子會在全球各地跳轉很多代理服務器,像《絕命毒師》里的老白那樣難以追蹤和抓獲。”
這是黑產依然猖獗的主要原因,也是“誠信缺失專項治理”工作的最大挑戰。
源頭阻擊部隊呼喚個人誠信支援
在談到信息通信行業做好防范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時,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局副局長楊宇燕強調,構建行業網絡誠信體系,首先需要夯實基礎。
中國電信網絡安全專家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在詐騙打擊過程中,電信運營商發揮的最關鍵作用在于切斷詐騙的‘通信聯絡’,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監控攔截詐騙短信、詐騙電話、詐騙網站及惡意軟件,同時也包括對廣大客戶發布各類詐騙風險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