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記者近日從山東省公安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全省公安機關立案經濟犯罪案件11000余起,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3.87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9000余名。進一步加大境外追逃追贓力度,去年從16個國家和地區緝捕和勸返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28名;今年前4個月,勸返、緝捕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14名。
據山東省公安廳經濟犯罪偵查總隊總隊長韓杰介紹,面對經濟犯罪日趨多元化、復合化,且呈現風險型特征的嚴峻形勢,全省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打擊風險型經濟犯罪專項行動,對非法集資犯罪;洗錢、地下錢莊犯罪;銀行卡、銀行間債券犯罪;騙取出口退稅、虛開增值稅發票犯罪;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犯罪;網絡傳銷犯罪;假幣、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七類經濟犯罪開展全面監測排查,實施集約化打擊,徹底摧毀跨區域犯罪產業鏈條,打擊戰果成效保持全國領先。
虛構眾籌事實集資詐騙
2017年1月,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接群眾報警稱,20余名投資者自2016年10月開始,在山東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賬戶進行二手車眾籌,后于2016年11月發現眾籌款項無法兌現。
經查,該公司并無實際車輛買賣業務,而是虛構眾籌事實進行集資詐騙,涉及人員較多,涉案金額達700余萬元。2017年2月,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經縝密偵查,將涉案的6名犯罪嫌疑人一舉抓獲。目前,該案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執行逮捕,案件已經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據了解,去年山東省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涉眾型經濟犯罪專項整治,立非法集資案件550余起,涉案金額59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900余名。
吸引中老年人購買理財產品
2017年7月,青島市公安局李滄分局接李滄區防范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移交案件線索:青島某健康咨詢有限公司存在宣傳和銷售未經批準的金融類理財產品的行為。
經查,該公司在未經有關部門審批的情況下,利用中老年人對投資理財風險防范意識較差的特點,通過感情溝通、親情關懷以及對投資項目安全性夸大宣傳,以預付養老床位費、參與養老院養老和藝術品理財項目的方式,吸引中老年群體購買理財產品,提供年利率10%至14.5%的利息。自公司成立以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額達7000余萬元。2017年7月,李滄分局成功破獲此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2人,凍結涉案資金100余萬元。目前,該案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以各種名目誘騙公眾上當
“近年來,非法集資不法分子不斷變換花樣,以各種明目誘騙公眾上當,越來越多的案件體現出攀附國家政策,以國家倡導的創新、扶貧、慈善互助、養老等政策為幌子從事犯罪活動,欺騙性越來越強。”山東省公安廳經濟犯罪偵查總隊政委石學鵬說。
石學鵬介紹,公眾需注意10種投資理財項目: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等為幌子的;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幌子的;以私募入股、合伙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登記的;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以“扶貧”“慈善”“互助”等為幌子的;在街頭、商超發放廣告的;以組織考察、旅游、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石學鵬說,當前,互聯網傳銷犯罪活動有極強的隱蔽性、欺騙性,要警惕利用高科技產品、公益慈善等噱頭的新型網絡傳銷。
□ 記者 姜東良
□ 《法治周末》記者 梁平妮
□ 通訊員 劉貴增
制圖/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