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記者從10日召開的西安市“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 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公安機關針對非法集資案件和虛開騙稅違法犯罪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保護好群眾的“錢袋子”。
投資理財要擦亮眼睛選擇合法主體
當前非法集資花樣翻新,群眾該如何有效防范?公安機關為廣大市民支招。
首先要選擇合法主體。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未經監管部門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開展理財、信托、基金、債券、外匯交易等金融服務。網絡借貸的P2P平臺,只能夠提供信息中介服務,不得從事自融、設立資金池。因此,在投資理財時要選擇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持牌金融機構,未經批準的堅決不參與。
拒絕可疑項目,未經監管部門批準和備案的,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通過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公開宣傳募集資金。
抵制高息誘惑。不法分子為了引誘群眾參加,往往允諾高收益、無風險、保本保息,實際上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投資理財不得宣傳、不得承諾還本付息。在面對高利誘惑的時候一定要核實項目的真實性,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無論不法分子采取什么名目和手法,非法集資的實質都是拆東墻補西墻,借新還舊,對于這種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堅決依法打擊,全力保護群眾遠離非法集資,保護好群眾的“錢袋子”,一旦發現非法集資,群眾也可以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依法維護好自己的切身利益。
回應群眾關切
進一步加強前端監管
非法集資有相當的隱蔽性和復雜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一些不法分子把“信息中介”變成“信用中介”、設立資金池,表面“合規”,實際違規違法。“這類案件性質認定、證據收集難度都十分大。希望廣大群眾理解,公安機關準確認定這類案件,需要以事實為基礎、為法律為準繩,需要有一個辦案周期來收集固定關鍵證據。當然,我們也在不斷提高把握最佳打擊時機的能力水平。”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同時,我市強力推行“陽光辦案”。辦案中,公安機關全力緝捕犯罪嫌疑人、追繳涉案資產,最大限度地為受損群眾挽回經濟損失。對有關追逃追贓進展,公安機關將及時發布公告,回應群眾的關切,并將進一步推動加強前端監管。
此外,在打擊虛開騙稅違法犯罪方面,我市公安機關積極會同稅務、海關、人民銀行等部門,加大綜合整治力度,與周邊地區協作聯動,建立健全區域執法合作機制,有效預防、控制和打擊涉稅違法犯罪活動轉移擴散,同時加強與通信管理部門、電子商務企業的協作,強化網上問題整治,有力遏制互聯網買票賣票違法犯罪。
據了解,在兩年專項行動中,以“云端”打擊為主戰模式,我市持續開展集中打擊和波次打擊,注重數據研判和擴線、網上網下相結合、集約化循環打擊。并加大對主要涉案嫌疑人抓捕追逃和挽損力度,務求全環節、全鏈條攻克大案要案,確保一打到底。(首席記者 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