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全國各地投資理財領域非法集資大案要案頻發,眾多參與者損失慘重,甚至家破人亡,嚴重擾亂了正常社會經濟秩序,危害社會穩定和群眾財產安全。為了進一步規范金融秩序,維護社會穩定,共建綠色金融,馬上金融倡議廣大人民群眾拒絕高利誘惑,自覺遠離非法集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0〕18號),非法集資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非法集資者往往工商執照、稅務登記等證照“樣樣俱全”,他們打著“投資咨詢”、“股權投資”“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眾籌”等旗號,通過所謂的“能人”引領、高息攬儲、暴利引誘、短期兌現等方式,以“合法外衣”之名行欺詐騙財之實。為此,馬上金融總結了一些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以及防范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廣大群眾甄別非法集資,防范風險、避免損失。
非法集資“套路”要認清
一是承諾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人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二是編造虛假項目。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編造各種虛假項目騙取社會公眾信任;三是以虛假宣傳造勢。不法分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聘請明星代言、名人站臺,在各大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廣告等方式,制造虛假聲勢;四是利用親情誘騙。有些類傳銷非法集資的參與人,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系,編造自己獲得高額回報的謊言,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集資規模不斷擴大。
防范知識要牢記
非法集資者手段層出不求,但也有一些基本的防范小技巧:
四看法:
一看融資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業營業執照,還要看是否取得相關金融牌照或經金融管理部門批準。
二看宣傳內容,看宣傳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擔保、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內容。
三看經營模式,有沒有實體項目,項目真實性、資金的投向去向、獲取利潤的方式等。
四看參與集資主體,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體。
三思法:
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
二思產品是否符合市場規律。
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一等法:
等一夜。遇到相關投資集資類宣傳,一定要避免頭腦發熱,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見,拖延一晚再決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勢宣傳、熟人介紹、專家推薦,不要被高利誘惑盲目投資。
盲目的尋求高回報期待一夜暴富背后可能會進入詐騙的陷阱,一旦被騙很難收回資金,嚴重者甚至傾家蕩產、血本無歸。馬上消費金融提示您:拒絕高利誘惑,遠離非法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