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法制宣傳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教授楊宗科

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集中體現為“十個堅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其中重要內容。正確理解和深刻領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精神實質,對于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意義重大。
  道路源于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歸根結底來源于豐富生動的中國實踐。一個國家的法治建設究竟選擇什么樣的道路,不是由抽象、教條、僵化的理論決定,歸根結底是由本國不斷探索、不斷積累、不斷創新的實踐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正是基于此,貫穿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一條主線,就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決定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道路決定方向,方向決定命運。舉旗定向的問題是決定一個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問題。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縱觀世界各地法治發展的歷史,一個國家和地區法治道路的選擇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個國家和地區法治發展的前途和命運,凡是法治發展比較成功的國家和地區,都是在舉旗定向這一根本問題上沒有迷失方向、走上邪路,而是在正確方向上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實際的法治發展道路,在這樣的道路上,法治與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進行了很好的結合,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能夠發揮巨大推進作用。相反,如果迷失了方向、走錯了路、走歪了路,脫離實際、盲目照搬他國模式,法治發展就會遭受嚴重挫折,進而造成政治動蕩、社會混亂、人亡政息。因此,道路問題事關法治建設的前途命運。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根本選擇,決定了法治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只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有法治保障,中國的法治發展才有光明前景。
  道路體現本質,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作為中國法治發展的總方向,體現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本質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正確認識黨的領導與法治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理清黨的領導與法治的關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領導核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法治則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才能得到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黨的領導與法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是內在統一的。
  道路依靠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緊緊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一經確定,就必須緊緊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法治實踐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決定了人民是法治建設的主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的原則,切實貫徹“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使人民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實踐必須認真實施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切實保證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法治實踐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治和德治是治國理政的兩種基本手段,法治與德治的綜合運用和有機結合是中國優秀傳統治理文化的精華所在。既重視法治的引領作用,又注重德治的教化作用,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具有重要價值。法治實踐必須從國情和實際出發。一個國家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從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出發,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從國情和實際出發,要注意總結和吸收中國古代國家和社會治理的資源和成敗得失,重視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擇善而用。法治實踐應與借鑒世界上優秀法治文明成果相結合。走適合本國實際的法治道路,不等于關起門來搞法治。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其內涵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于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共同價值,因而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的優秀法治文明成果。學習借鑒不等于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別國模式和做法,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歷史告訴我們,西方的道路不適合中國國情,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在中國也不可能成功。
  道路必須堅定,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做到堅定不移、毫不動搖。恩格斯說過:“一個新的綱領畢竟總是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而外界就根據它來判斷這個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任何一項工作,只要我們黨旗幟鮮明了,全黨都行動起來了,全社會就會跟著走。一個政黨執政,最怕的是在重大問題上態度不堅定,結果社會上對有關問題沸沸揚揚、莫衷一是,別有用心的人趁機煽風點火、蠱惑攪和,最終沒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問題不能含糊,必須向全社會釋放正確而又明確的信號。”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只有堅定不移、毫不動搖,才能做到始終如一、行穩致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既旗幟鮮明地強調“堅持”,也身體力行地推進“拓展”,態度堅定、毫不動搖,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方向和原則,堅持唯物辯證法,以新的實踐和理論全面深化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樹立自信、保持定力,才能使這條路走穩走好走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