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舉國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法治實施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江必新大法官主編的《中國法治實施報告》銳意創新的一年!今年的《報告》既有各部門法的實施報告,也有若干重大法治專題的實施報告,還有對10個具有重大示范、引領意義法治事件的深度評論,讀后讓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
有很多領導和專家參加今天的會議,他們將要就法治實施問題發表高見,我在這里著重談一個理念問題,即法治實施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問題。我想強調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要更加突出人民群眾在法治實施中的主體地位,切不能把民眾作為法治實施的客體或對象;要更加重視激發和匯聚人民群眾實施法治的偉大力量,切不能把民眾的意見作為負能量。推進法治實施,必須相信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堅持群眾路線,以人民群眾自覺實施法治的蓬勃力量保證法治實施的高質量和好效果。
一、依靠民眾推進法治實施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和要求
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是黨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堅持不斷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確保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因此,堅持民眾是法治實施的主體,充分發揮民眾實施法治的巨大作用,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應有之義。
二、依靠民眾推進法治實施是被新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史證明的成功經驗
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把人民群眾作為革命斗爭的主體,通過領導群眾、依靠群眾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黨又把人民群眾作為建設與改革的主體,領導并依靠人民群眾推進改革開放,建設市場經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發展成就;在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也只有把人民群眾作為建設法治國家和推進法治實施的主體,領導并依靠人民群眾推進法治實施,才能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依靠民眾推進法治實施是許多法治國家值得借鑒的有益經驗
許多西方法治國家無不重視民眾實施法治的作用,支持公民和社會組織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倡導公民和社會組織運用法治手段實現自治,重視通過個案弘揚法治精神,鼓勵公民和社會組織監督法律實施、制止違法犯罪行為,鼓勵公民和社會組織監督執法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執法司法活動。正是通過調動民眾實施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些西方法治國家實現了“小政府或者小司法大社會”的治理格局,從而顯著降低了法治實施和社會治理的成本,維持了法治實施的效果和質量。
四、依靠民眾推進法治實施,需要全面發揮民眾在法治實施中的巨大作用
一定意義上,黨委、政府和司法機關直接實施法律,只是其職責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領導和支持民眾實施法律。因此,要像打造營商環境一樣打造法治環境,讓民眾在法治環境中迸發出實施法治的宏大力量。一是鼓勵民眾大膽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和謀取合法權益,有效落實“法無禁止皆可為”的理念,不斷增強民眾實施法治的動力;二是鼓勵民眾自覺遵守法律,自覺用法律約束自己,不實施違法行為,推動民眾依法自治;要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讓守法的人受到保護,得到獎勵,違法的人付出代價,受到懲罰;三是鼓勵民眾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支持民眾依法大膽實施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等行為,以保護自己、他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獎勵民眾見義勇為,讓民眾爭相成為法治的捍衛者、保障者;四是鼓勵民眾自主解決在生產、生活中發生的糾紛,通過健全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等方式,為民眾自主解決糾紛和自主選擇糾紛解決機制提供方便和條件;要堅決打擊惡意訴訟和虛假訴訟行為,讓濫訴纏訟的人付出信用和經濟代價,盡量減少民眾依法自主解決糾紛的成本;五是鼓勵民眾依法監督、支持、配合執法司法人員正確實施法律,倡導民眾理性監督執法司法活動,暢通民眾監督執法司法活動渠道,打造民眾與司法機關之間相互監督、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動關系等。
五、依靠民眾推進法治實施,要改變和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突出問題
這里講三點建議:一是建立科學、系統、真實的反映民眾實施法治的統計與評價指標體系,把治安案件數量、民事案件數量、行政案件數量、刑事案件數量、民眾自主解決的案件數量、仲裁、調解的案件數量、生效裁判自動履行的數量、生效裁判強制執行數量和涉訴信訪案件數量等納入地方全面依法治國指標評價體系,作為考核主要領導干部業績的一個方面,有效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要求。二是正確處理公民因實施法治引發的案件,抓住典型個案伸張社會正義,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民眾實施法治典型,充分發揮典型案例、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近年來,公檢法機關都受理了因民眾實施法治而引發的案件,雖然有個別案件的不當處理引發了社會的普遍質疑,但多數案件的處理結果對調動民眾實施法治的積極性意義重大,如公安機關處理的昆山于海明正當防衛案、檢察機關處理的福州趙宇正當防衛案和淶水王新元夫婦、女兒正當防衛案等,都已成為鼓勵民眾實施正當防衛或見義勇為的經典案例。又如人民法院近年來審理的鄭州電梯勸煙案、唐山朱振彪追趕違法嫌疑人案、成都少年幫扶倒地老人案等諸多案件,為民眾遇到類似情形時選擇勸不勸、追不追、扶不扶等,確立了規則、樹立了標桿,相關裁判不僅對于推進法治實施,而且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具有重大作用。三是重點針對公共法治、社會法治實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民眾積極參與法律實施,比如,執法機關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民眾與霸座、插隊、違反交通規則、破壞公共秩序和滋事擾民等不法行為作斗爭,變整天忙于處理各類案件為鼓勵、支持、保障和監督民眾實施法律,從而預防糾紛、減少案件,切實改變民眾有設備監控或者有干警在場就守法,沒有就不守法的現象,盡快補齊民間法治實施力量參差不齊的短板。昨天,我看到天津市出臺了《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對公共法治領域的不文明乃至違法行為進行了規制,為民眾與這類行為作斗爭提供了明確的規范依據,這是加強社會、公共法治建設的一個很好嘗試,對于鼓勵民眾維護公共法治秩序意義重大。
(文章為作者在“全面提升法治實施質效 加快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專題研討會上的演講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