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新華網北京1月3日電(記者 盧俊宇)展望2019年,一批與民生相關的法律法規實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步入關鍵階段,最高檢內設機構改革正式亮相......讓我們一起聆聽2019法治“好聲音”。
一批與民生相關的法律法規實施
2019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規正式實施。
1月1日起,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同步實施;按照《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開始施行,除了規范電商合法經營外,也將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權益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開始施行,填補了我國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新修改的農村土地承包法,既落實了三權分置和長久不變的政策要求,也加強了對于農民權益的保護。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開始施行,這是“兩院”組織法實施近40年來首次大修;電子證照作為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的專業性、憑證類電子文件,日益成為市場主體和公民活動辦事的主要電子憑證,《電子證照 總體技術架構》等6項國家標準開始實施,屆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服務更順暢,百姓辦事更便捷。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必將以更大戰果回應群眾期待
2018年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開局之年,專項斗爭以強大攻勢席卷黑惡,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為為期三年的專項斗爭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今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處于至關重要的承上啟下階段,展望2019年,掃黑除惡仍在闖關奪隘、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為民除害的“大掃除”不歇氣、不間斷、不止步:開展中央第二輪、第三輪督導;把“打傘”作為主攻方向;排除干擾阻力,攻克復雜案件;推進源頭治理,在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上實現新突破……步履堅定、方向明晰,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必將以更大戰果回應群眾期待。
2019年底實現“數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設目標
2018年10月28日至29日,司法部召開全國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推進會。會議明確,形成部省協同合力,全力推進“數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建設,到2019年底基本實現信息化建設目標。
統一裁判尺度 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1日在北京揭牌成立,即日起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受理相關案件。
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任命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庭長、副庭長、審判員;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知識產權法庭若干問題的規定》,其中明確,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主要審理專利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上訴案件。該司法解釋規定了知識產權法庭的案件審理范圍、審判權運行機制、訴訟程序銜接等問題,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設立知識產權法庭有利于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以改革的思維推進改革,加強對中外企業知識產權的依法平等保護,促進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檢察機關深化內設機構改革 實行捕訴一體
備受關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的“真容”終于在2019年1月3日揭開面紗。
國務院新聞辦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根據優化效能、突出專業化建設、注重統一規范等基本原則,最高檢按照案件類型重新組建專業化刑事辦案機構,實行捕訴一體辦案機制,分別設立第一檢察廳、第二檢察廳、第三檢察廳、第四檢察廳;適應人民群眾司法需求,設立分別負責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工作的第六檢察廳和第七檢察廳,專門負責公益訴訟檢察的第八檢察廳;調整刑事執行檢察廳的職能,設立第五檢察廳;設立專門負責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第九檢察廳;將控告檢察廳、申訴檢察廳合并設立第十檢察廳。